古园藏闹市,绿水映朱楼,我在贵阳的翠微园里找到了都市中遗失的静谧与历史深度。
清晨的阳光洒在贵阳街头,我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美景的期待,踏上了寻访翠微园之旅。这座与甲秀楼毗邻的古园林,早在明代就已存在,历经六百余年风雨沧桑。
作为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的明代建筑,它对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壹:初遇翠微园
从市区乘坐15路公交车,我在“甲秀楼站”下车。沿着南明河畔行走,不远处就看到了一片白墙青瓦的古建筑群,与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形成鲜明对比。
景区大门简洁古朴,悬挂着“翠微园”的牌匾。令我惊喜的是,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竟然免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周一闭园,游客需要注意安排时间。
贰:园中漫步
走进园内,我立刻被这里的幽静所吸引。翠微园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一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园内楼阁造型生动,长廊花墙四围,集幽、雄、朴于一体。
我首先来到拱南阁,这是园内的核心建筑。这座高约20米的阁楼为两层双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白墙青柱,飞檐翘角,颇为壮观。阁内悬挂着“金匾高悬”的匾额,还陈列着一些明朝文物,包括青花瓷碗具、万通宝钱和文房四宝等。
叁:历史的回响
在拱南阁,我了解到一段传奇历史。相传南明永历时期,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曾命人修建此阁,意在“与北方清廷对抗,拱峙南方”,甚至欲在此登基为王。虽然他的野心未能实现,但拱南阁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保存了下来。
移步至翠微阁,这里前临南明河,后枕小山,拥有“半面山楼,半面江楼”的美誉。如今的翠微阁已被辟为“萧娴先生书法陈列馆”,展示贵阳籍著名女书法家萧娴的百余幅书画作品。站在阁内,欣赏着书法大作,远眺南明河风光,我仿佛听到了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对的雅音。
肆:文化沉浸
穿过翠微阁,我来到了龙门书院。这里原为祀奉清代贵州巡抚刘荫枢的“刘公祠”,因刘荫枢是陕西韩城人(“鲤鱼跃龙门”传说之地),故改称龙门书院。
书院内展览介绍了“鲤鱼跃龙门”的神话、中国人的“爱鲤文化”以及刘荫枢的生平事迹。
在书院中的亭子里,我发现了一个拍摄甲秀楼的绝佳机位。从这里望去,甲秀楼与南明河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我连忙拿出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景色。
伍:午后时光
时值中午,我在园中的长廊小憩。微风拂过,竹影婆娑,让人心旷神怡。想起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数次游历于此,并写下“松林晚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的诗句,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享同一片美景。
陆:实用攻略
准备离开时,我整理了一份实用攻略,供未来游客参考:
-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园)
- 门票价格:免费
- 交通方式:
- 公交:可乘坐15、34、46、48、52、61、62、305、307路等公交在“甲秀楼”站下车
- 地铁:可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在河滨公园站下车,步行约1.6公里
- 游览建议:
- 翠微园与甲秀楼仅一桥之隔,建议将两处景点一并游览
- 园区不大,约半小时可逛完,但若细细品味,可安排1-2小时
- 不要错过龙门书院内的亭子,那里是拍摄甲秀楼的绝佳机位
- 附近还有文昌阁、民族博物馆等景点,可安排在同一天游玩
夕阳西下,我走出翠微园,回头望去,这座古老的园林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更加宁静庄严。与来时的期待不同,我带走的是一份历史的厚重和心灵的宁静。
翠微园就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老人,静静地坐在南明河畔,看着贵阳城的变迁,等待着愿意停下脚步的访客,向他们轻声诉说六百年的故事。
如果你来贵阳,不要只去甲秀楼,一定要来翠微园走一走,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寻找那份都市中难得的静谧与历史深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