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森林动物园的热度,近些年来似乎从未因季节更迭而降温。继此前东门宣布常规关闭后,近期园区又迎来重磅消息:南门即将正式开启,叠加新展区开放、门票调价的动态,一系列动作让这座网红动物园再度成为焦点。
但另一边,东门的关闭也让“同宗同源”的红山新城陷入联动困境,二者如何打破“貌合神离”、实现同频发展,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南门开启+新区开放+门票涨价
红山动物园近期发布的公告里,藏着三件关乎游客体验与园区甚至周边板块发展的大事,且每一件都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关注。
1,南门即将开启。俗话说“门面即脸面”,即将亮相的南门不仅是园区的新入口,更承载着分流客流、提升入园体验的功能。
此前,园区主要依赖北门(即地铁1号线红山动物园站)承接客流,节假日高峰时常出现排队拥堵的情况;南门开启后,重大节假日期间将实现“北门+南门+应急东门”三门同开的盛况,既能缓解北门的客流压力,也能让住在南部片区、或搭乘高铁(邻近南京站)、地铁1、3号线的游客更便捷入园,进一步拓宽园区的辐射范围。
2,新展区即将开放。这更是让红山动物园的“圈粉力”实现再升级。据了解,新展区开放后,红山动物园将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个能同时观赏大熊猫、考拉、大猩猩的城市动物园。这三大“顶流”小可爱背后,各自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红山动物园此次将三者“集齐”,凭借这一独特优势,继续强化吸睛能力的同时,也将成为南京文旅手里的又一张超级“王牌”!
3,涨价也来了。公告还提到,自2025年10月18日起,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为70 元/人次,年卡价格定为120元/人次。值得一提的是,红山动物园早在2023年就已拿到涨价批复文件,却迟迟不肯调价,执意等到新展区开放后再执行!这份“耐心”与同期栖霞山“加价不加量”的“硬涨价”形成鲜明对比,说明红山动物园不仅对动物暖心,对游客更贴心!当然,此举也让本轮涨价更具说服力,减少了游客的抵触情绪,算是一次“用心的调价”。
东门常规时间关闭:看似影响不大,实则牵动新城联动
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关于东门关闭的原因,官方表述简洁明确:经核查确认该地块不属动物园管辖,属于市政公共用地。市政府明确要求红山动物园将东门区域转为公共空间,北门和南门成为主出入口,东门仅保留节假日应急功能。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东门区域不属于动物园,常规时间关闭,但应急时期可以用。
从表面看,东门关闭似乎对游客影响不大。毕竟目前大多数市民习惯从北门搭乘地铁1号线入园,且东门的日常客流量本就不算高。但把目光放长远,随着未来地铁6号线、9号线的开通,以及新玄武板块(即红山新城)的持续发展,东门的关闭实则打乱了区域联动的节奏。

(红山森林动物园视角下的红山新城——大壮观路一线天)
红山新城与红山动物园从名字上看,很像?确实,二者本是“同宗同源”。新城因“红山”得名,二者不仅地理上相邻,更被规划为“深度融合的整体”。
在新玄武规划里,大壮观路是串联二者的“点睛之笔”:这条路因红山最高峰上的“大壮观阁”得名。
追溯历史,红山在六朝时期本就叫“大壮观山”,文化渊源深厚;再看看现状下的大壮观路:东起北苑东路、西至红山路,全长约1600米,规划红线宽80米,中间45米的中央绿带更是“多功能休闲娱乐长廊”。涵盖但不限于下沉式广场、阳光草坪、艺术公园、咖啡馆、健身跑道等场景,既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还是“衔接动物园与新城的纽带”。
更关键的是,大壮观路在设计之初就深度融入了红山动物园元素:从道路指示牌到景观装饰,都巧妙呼应动物园主题,仿佛要将这条路打造成“动物园的延伸空间”。
可东门一旦常规关闭,这条精心规划的“纽带”也就断了。动物园无法通过东门承接来自大壮观路(未来有6号线和9号线双线地铁)的客流。如果你说红山动物园不缺客流,那肯定需要疏散。客流和疏散,总有一个是园区需要的。
与此同时,新城也失去了通过东门“借势”动物园人气的通道,原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设想,陷入了“隔墙相望”的尴尬。
从“貌合神离”到“貌神俱合”:红山与新城如何同频?
东门的关闭不该是红山与新城联动的“句号”,而应是重新思考“同频联动”的“逗号”,或者“略加思考”的顿号。二者本就该是“命运共同体”,只是当前需要找到新的衔接方式。
先看双方的需求:对红山新城而言,它比动物园更需要这场“联动”。动物园目前并不愁客流这是事实,北门有地铁1号线、南门也有1号线,更有3号线和9号线(建设中)及普铁、高铁加持,交通配套足够完善;但红山新城仍处于发展阶段,动物园的高人气本是带动新城商业、休闲功能的重要引擎。前面提到的大壮观路,尤其需要动物园的客流来激活。
对动物园而言,虽然不缺客流,但新城的交通资源能解决“关键痛点”——集散能力。当前非节假日的周末甚至周中,北门也常遇到拥堵,本质是“客流集中涌入但疏散通道不足”造成的,而地铁6号线、9号线红山新城站若能与动物园形成联动,在分流客流、提升游客进出的便捷度方面,改善游玩体验。
也就是说,不管是规划设计还是现实考虑,二者都是“双向奔赴”的共赢关系:新城需要动物园的人气,动物园需要新城的交通补充!
那么,如何实现“同频”?或许可以从“空间衔接”与“功能联动”两方面破局。
空间上,建议保留东门。哪怕是停车场取消,仅仅保留步行通道也是可以的。即便东门常规关闭,也可考虑在北门、南门与红山新城之间搭建“接驳通道”。比如增设短途接驳公交等。
功能上,二者可共同打造“红山主题活动”,比如动物园与大壮观路举行各式各样的联动活动,比如市集、动物主题展览等。
总之,红山动物园与红山新城的“同频”,不仅是两个主体的联动,更是南京城北片区“文旅出圈+新城开发”的缩影。动物园的文旅资源、新城的城市功能,本就是可以互补的优势。毕竟,二者同属“红山”,这份“基因关联”决定了它们的同频趋势,不可阻挡!
格局再放大一些,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