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泰安古城与众不同的清末历史旧影,百年前的沧桑风貌里的很多古迹,有的早已消失不见,有的也已经改变了容颜,但在老照片的斑驳里,还能寻找到它曾经的容颜
远眺泰山
岱宗坊
泰安府主街
双龙池
岱庙坊
阁老池
汉柏院
天贶殿神像和壁画
侍从造像
泰山神
唐槐
灵应宫
城隍庙戏台
梳妆院
泰阴碑
蒿里山神祠
蒿里山碑刻
蒿里山碑刻
玉皇庙
砖石间的光阴:凝望清末泰安的旧影
这一帧帧泛黄的老照片,宛若时光深处虚掩的门,带我们走回清末的泰安。那座飞檐如翼的多层建筑,默然立于缓坡之上,层叠的瓦片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划出温柔的弧线,仿佛在低语着一个王朝暮年里的坚守。檐角与杂草相映,荒芜之中,竟藏着一股不肯屈就的倔强。
牌坊上,“万邦惟怀”四字虽历经风霜,依然清晰可辨。那曾是怎样的天下胸襟,如今却沉淀为石上斑驳的纹理——理想高远,现实粗砺,尽在这一瞬之间被光影凝固。街巷中,那一点红衣身影,像暗夜里燃起的微光,为这座寂静的老城添了一抹流动的生气。
最引人沉思的,是那一片碑林。十余座石碑肃然排列,字迹虽已漫漶,风骨犹存。碑侧立着的白衣人,与巨石形成微妙的对照,仿佛个体生命与浩瀚历史之间一场无声的对话。而那幢墙面剥蚀的古筑,三座拱门深幽如瞳,像是通往另一个时代的入口。
每一处细节——檐角的残损、瓦楞间的苔痕、石缝中探头的青草——都在诉说着光阴的两面:一边是消逝,一边是存留。这些影像,不仅是泰安过往的切片,更是一面映照时间的镜。当我们与它们对望,其实是在与百年前的魂灵相遇;那一刻,我们读懂了何谓沧桑,也触摸到了那份穿越岁月的、沉静的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