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裸眼3D、环绕音箱等高新炫酷科技,为游客呈现出一段荡气回肠的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剑门长歌》。 李东东 摄
“智游青川”系统可让游客与唐家河的川金丝猴“精准”偶遇。 蒲军华 摄
国庆游广元,蜀道新风韵。
“双节”假期将至,这个金秋十月,广元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尤其是科技与历史的碰撞,成为当前广元文旅的一大亮点。
从唐家河的野生动物精准观测到剑门关的VR穿越体验,从“剑门蜀道”新媒体矩阵上线到“大蜀道·不夜三国城”成为川渝夜经济地标……
在广元,智慧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游客与千年蜀道的互动方式。当厚重历史遇见现代“智慧”,广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理想目的地。
智慧游玩方式 促成和野生动物精准“偶遇”
过去,在唐家河“偶遇”大熊猫、扭角羚、藏酋猴等野生保护动物,需要十足的运气,这也让部分游客抱憾而归。
如今,全国首个野生动物智能观测系统——“智游青川”系统,让游客观测到重点保护动物的概率增加了3倍多,大家通过一部手机便可精准邂逅野生动物,感受绿色生态的魅力。
基于大熊猫国家公园3700余种野生保护动植物和低海拔地区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动物种类更多的优势,青川县围绕唐家河等所有A级景区以信息化和智慧化技术,打造出“智游青川”系统。
“智游青川”系统由“智观动物”和“智游景区”两个模块构成。其中,“智观动物”模块运用全景+4K多相机坐标联动及AI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唐家河野生动物的视频无感知识别、追踪和导览功能。
“我们整合了保护区109种野生动物的活动数据,结合26个生态监测点位,构建了国内最完整的野生动物行为数据库。”系统开发工程师刘小华介绍道。
设备捕捉到的动物影像会经过处理后部分共享到智能系统上,与此同时,游客上传的观测数据也会补充到数据库中,形成良性循环。截至目前,该智能系统已积累超5万分钟的高清动物影像。
选择好目标物种,智能系统就会推荐最佳观测点和路线。这样一来,游客不仅能在线上随时随地遇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们,还能在线下找到野生动物的最佳观赏点。
没有动物实时出现的时候,游客可点击历史画面和动物视频,选择记录的相应时间,观看动物出现的精彩瞬间。
从“凭运气”到“靠科技”,“智游青川”带来的变革是,如今“科技+生态+文化”已经成为青川县的特色文旅定位。“智游青川”作为新业态类典范案例,已入选《四川省第二批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选编(2022)》。
智慧景点打造 重塑你的时空“穿越指南”
我市的智慧旅游建设当然不仅局限于游玩方式的转变。
今年8月正式运营的“大蜀道·不夜三国城”,已成为全市智慧旅游的新亮点。
该项目巧妙融合三国文化与现代科技,通过“文化演艺+沉浸街区+潮玩体验”三维联动,实现了与剑门关景区深度互动。同时依托高铁枢纽,与剑门关、翠云廊形成“白天观关赏柏、夜晚沉浸三国”的全时体验闭环。
其中,时长45分钟的《三国“眼”绎》沉浸体验震撼上演,融合“眼”状造型水舞台、酷炫灯光、喷火特效、升降舞台和超大型视觉演绎空间,赤壁之战的硝烟、刘备入蜀的征程、桃园三结义的豪情等经典三国故事次第展开,让游客获得了独特的感官震撼。
该项目同时开通线上线下购票通道,实行分时段错峰预约机制,为游客提供了安全有序的游览环境。自8月11日启幕至今,“大蜀道·不夜三国城”已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超700万元。
再看翠云廊科普基地的古柏博览馆,馆内设世界古柏概况、中国古柏分布、翠云廊古柏分布、翠云廊植柏护柏历史、数字展厅等5大展厅。充满科技感的数字5号展厅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翠云廊,通过“领导驾驶舱”实现古柏智能管护,借“人树对话”装置让游客与古树跨时空互动。
科技互动与沉浸体验,让公众更加深刻感受到了蜀道历史、三国文化与古柏生态价值,是我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殷殷嘱托的具体实践。
智慧设施升级 “说走就走”的随身向导
近两年来,我市加速推进景区智慧化建设,累计投入超70亿元,实施剑门关景区提质扩容、大唐家河旅游区建设等重点项目50余个,无线网络全覆盖。游客通过手机APP即可便捷获取景点介绍、线路推荐、票务预订等实时信息。
今年8月,剑门关景区的国际购票通道已正式上线。海外游客只需搜索景区公众号点击购票服务,或使用携程国际版多元支付方式、多语种界面以及多证件购票的便捷功能,实现了一键购票、无忧入园,让海外游客轻松开启剑门关之旅。
9月22日,广元市剑门关蜀道景区管委会新媒体矩阵正式上线,这标志着“剑门蜀道”官方新媒体矩阵全面启动,正式入驻微信、抖音、小红书三大平台。
该矩阵包括“剑门蜀道ShuRoad”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及小红书号四大官方账号。公众号将作为信息发布与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景区资讯、旅游攻略、票务服务等功能;视频号以短视频形式直观呈现蜀道风光与文旅动态。
抖音号侧重创意互动与年轻化表达,运用新技术提升用户参与感;小红书号则聚焦旅行分享与社区互动,为用户提供真实、实用的出游参考。
“新媒体矩阵是景区与游客直接沟通的桥梁,也是推动文旅品牌传播与文化赋能的重要抓手。”广元市剑门关蜀道景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廖兴泉说。
可以预见,通过5G、AI、VR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广元的智慧旅游将更加多姿多彩,让生态保护更智能,让旅游体验更美好,让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短评
“智慧文旅”的广元经验
回头看,广元市的智慧旅游建设早已起步。
2014年,广元推出全省首本智慧旅游微书,收录旅游政务网、官方微信、微博以及APP的二维码,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开始“智游广元”的体验。
当时,广元已打造了市、县、企业三级联动的广元旅游资讯网、移动APP和官方微信三大同步服务平台,建立“智能服务”“旅游交易”“移动营销”三大功能通道。
如今,广元的智慧旅游已从单一景点向全域扩展。一部手机让游客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邂逅”野生保护动物的几率大增,不至于抱憾而归;打开小程序扫描二维码就可在关楼解锁“守关”虚拟体验;在曾家山,游客在智慧旅游厕所前可轻松刷脸取纸……
广元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引入了先进技术,更将这些技术与本地文化特色、自然资源、游客需求完美结合,带来的不仅是游客数量的增长,更是体验的升华。
所以,科技不是替代自然与历史,而是让人类以更便捷、更敬畏的方式,走进它们的怀抱。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广元才得以通过智慧旅游建设,让这座美丽的城市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欣
编辑:罗旌 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 编委:杨俸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