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半,我们在科技馆门口集合,清点人数后,再次登上大巴,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鸟巢。车子驶往奥林匹克公园的路上,孩子们还在讨论科技馆里的趣事。
当鸟巢出现在视野里时,车厢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斜照在这座宏伟的建筑上,钢架结构交织出复杂而优美的图案,像一只巨大的鸟巢,静静卧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孩子们纷纷趴在车窗上,惊叹着:“哇,好大呀!”“真的像鸟巢一样!”
大巴车停在鸟巢前的广场上,我们下车后,跟着导游沿着中轴线走进奥林匹克公园。广场上飘扬着五星红旗,远处的水立方泛着湛蓝色的光芒,奥林匹克塔巍然耸立,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导游告诉我们,接下来要在这里举行“‘逐梦清北,探索未来’畅享家北京研学营”开营仪式,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排着整齐的队伍,前往指定区域。
开营仪式由一位穿着红色礼服的主持老师主持,她首先对我们无锡畅享家研学团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介绍了此次研学之旅的行程安排和意义。接着,领队老师上台讲话,鼓励孩子们在此次旅程中多听、多看、多学,感受北京的历史与文化,树立远大的理想。
就在这时,汪总突然走到我身边,小声说:“张哥,你上去讲几句话吧,跟孩子们分享一下你的感受。”我愣了一下,事前并没有安排我发言,如此突兀,心里自然难免有些紧张,但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目光,又觉得有些话确实想对他们说。我深吸一口气,鼓了鼓勇气,走上了台。
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的心“怦怦”直跳,大脑一片空白。台下的孩子们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汪总和其他老师也在为我加油。我定了定神,理清思绪,缓缓说道:“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三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那时候我还是个为了生存而来打工的年轻人,住最便宜的地下室,吃最简单的饭菜,当时我做梦也没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我能带着这么多可爱的孩子,一起站在鸟巢前,参加这么有意义的开营仪式。我想告诉大家,人一定要有理想,就像种子一定要有阳光和雨露才能发芽一样。希望你们在这次北京之行中,不仅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还能找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希望你们能玩得开心,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说完这番话,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纷纷为我鼓掌,陈羿还大声喊:“张老师,你说得真好!”我走下台,心里的紧张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感动——或许这就是研学之旅的意义,不仅能让孩子们成长,也能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重新找回初心。
开营仪式结束后,导游带我们进入鸟巢内部。一走进场馆,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巨大的运动场铺着绿色的草坪,四周是层层叠叠的看台,能容纳九万多人。我试图想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盛况——九万多人同时欢呼,声浪一定能震彻云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影,一定格外耀眼。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二楼看台,这里的视野更加开阔。眼前是一个巨大的会场,无数的观众席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两旁红色的座椅像一片红色的海洋,巨大的舞台展现在我们面前,舞台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显示屏,正在播放鸟巢的历史影像。孩子们趴在栏杆上,张望着整个场馆,有的甚至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遥想2008年,这里曾见证过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李宁点燃奥运主火炬的瞬间,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时的欢呼,全世界人民共同庆祝的喜悦……这些画面仿佛就在眼前,让人不禁心潮澎湃。我跟孩子们讲起这些故事,他们听得入神,有人说:“张老师,要是我能亲眼看到就好了,”我说:“以后还有机会,只要你们努力,说不定将来能在这里参加比赛呢。”
接着,我们参观了鸟巢的各个大厅,其中最有名的是金色大厅。大厅的天花板是金色的,镶嵌着无数盏水晶灯,灯光洒下来,整个大厅像宫殿一样华丽。墙壁上挂着各种照片,记录着鸟巢从建设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还有奥运会期间的精彩瞬间。孩子们在照片前驻足观看,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想把这些珍贵的画面记录下来。
参观完大厅后,导游带我们开始攀爬鸟巢顶部。这是一个挑战体力的项目,需要沿着逼仄的楼梯一步步向上爬,楼梯两旁是钢架结构,脚下的踏板有些摇晃,看起来有些危险。很多孩子因为早起和奔波,已经显疲态,爬楼梯时脚步沉重,有的甚至汗流浃背。陈沐晨走了一半就停下了,小声说:“老师,我实在走不动了。”
我和汪总在后面不停地鼓励他们:“加油!再坚持一下,上面的风景特别美!”“想想我们在科技馆拼火箭的时候,那么难都做到了,这个也一定可以!”“大家互相帮助,拉着旁边同学的手一起走。”在我们的鼓励下,孩子们重新鼓起勇气,奋力前进。
终于,我们爬到了鸟巢顶部。站在顶部的平台上,奥林匹克公园的全景尽收眼底:水立方在夕阳下泛着湛蓝的光芒,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奥林匹克塔巍然耸立,塔身的灯光已经亮起,像一根银色的光柱;远处的北京城笼罩在金色的夕阳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微风拂面,带着傍晚的凉意,所有的疲惫仿佛都随之消散了。
孩子们兴奋地在顶部奔跑,有的张开双臂,感受风的拥抱;有的拿出手机拍照,想把这美丽的风景带回家;有的则坐在平台上,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切。我拿出相机,给孩子们拍照留念:徐紫然、钱陶泽媛、徐天添、陈羿,还有陈沐晨,都摆出了帅气的姿势;就连不爱扎堆的李宝芦,这次也参加了拍照,还高兴地比着“耶”的手势。
离园时已近黄昏,夕阳把鸟巢的影子拉得很长,金色的阳光洒在钢架上,显得格外温暖。我们再次登上大巴,前往晚餐地点。导游告诉我们,晚餐是自助,孩子们听到后,瞬间忘记了疲惫,又开始兴奋地讨论要吃什么。
自助餐厅位于以前的奥运村附近,走进餐厅,孩子们就被琳琅满目的食物吸引了:有热气腾腾的炒菜,有香喷喷的炸酱面,有新鲜的水果,还有各种甜点和饮料。孩子们拿着餐盘,穿梭在食物之间,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食物。
我因为中午吃得太饱,只取了些清淡的蔬菜和一碗粥,坐在旁边看着孩子们吃饭。他们吃得不亦乐乎,有的一边吃一边聊天,有的则比赛谁吃得快,整个餐厅充满了欢声笑语。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暖暖的,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饭后,导游告知我们,住宿地点位于昌平区,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呢。孩子们听到后,发出了“哀嚎”——今天确实太累了,大家都想早点休息。但没过多久,车厢里又热闹起来,孩子们开始玩起了小游戏:有的玩“成语接龙”,有的玩“猜谜语”,有的则唱起了歌,歌声回荡在车厢里,充满了童真。
车子驶进昌平区时,夜色已经很深了。街道两旁的路灯亮起,像一串串金色的项链,照亮了夜晚的北京城。我们的住宿地点是三一重工的员工小区,这里虽然有些偏僻,但环境还不错,绿树成荫,尤其是非常安静。分房的过程有些“兵荒马乱”,孩子们拖着行李箱在走廊里穿梭,有的找错了房间,有的忘记了房卡,有的则因为想和好朋友住在一起而闹小脾气。我负责五个男孩——李之尧、苏啟程、徐紫然、陈羿和周仪楷,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安顿下来。
我挨个房间检查,叮嘱他们:“早点洗澡睡觉,明天要去故宫和国家博物馆,要早起。”孩子们纷纷点头,有的已经开始脱衣服准备洗澡,有的则趴在床上,拿出今天买的纪念品摆弄。
回到自己的房间,我打开窗户,北京的第一夜安静而陌生。远处的路灯泛着柔和的光芒,偶尔能听到几声汽车的鸣笛,不像江南的夜晚那样安静,却有着大都市特有的活力。我拿出日记本,写下:“明天还有故宫和国家博物馆的行程,希望一切顺利,”然后关上灯,躺在床上,脑海里回放着今天的点点滴滴——科技馆里孩子们的笑脸,鸟巢顶部的壮丽风景,还有开营仪式上孩子们期待的目光。
我想,这就是研学之旅的意义吧——不仅是带孩子们看风景,更是带他们感受世界,感受成长,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希望这颗种子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晚安,北京!晚安,我可爱的孩子们!明天,相信又将是充满惊喜的一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