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四十九分,G151次列车准时发车。孩子们坐在座位上,有的拿出手机翻看这几天拍的照片,有的互相分享买的纪念品,有的则靠在椅背上,慢慢回忆这段旅程——从无锡东站出发,到北京南站的第一缕阳光;从天坛的祈年殿,到故宫的太和殿;从圆明园的残垣,到长城的烽火台;从军事博物馆的飞机,到航空博物馆的导弹;还有清华园里的偶遇,生日会上的蛋糕……一幕幕画面,都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列车一路向南,窗外的风景从北方的平原渐渐变成江南的水乡。晚上九点半,列车准时抵达无锡东站,——汪总提前租好的大巴早已等待多时。最后再清点了一遍人数,确认无误后,车子冉冉起动,一头扎进茫茫夜色,在这个灯火通明的城市一路飞驰。
还没等车停稳,远远就看到书店东门的路灯下,家长们早已等候在那里——有的焦急地打着电话,有的踮着脚朝里面张望,有的还不停地看手表。
车门打开,“妈妈!”“爸爸!”孩子们看到家长,立刻兴奋地跑过去,扑进他们怀里,叽叽喳喳地讲着这几天的经历——“我爬上长城了!”“我看到故宫了!”“我还拿到北大校徽了!”家长们笑着听着,有的给孩子递上水,有的帮孩子提行李,眼里满是欣慰。
我和汪总一边帮家长们清点孩子,一边和他商量,我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给这次去北京研学的孩子每个人都写了一首“研学寄语”,根据每个孩子的名字和性格,写了几首小诗——
给郭岩溪的是“岩石壁立千峰峻,溪水奔流万里长。前路光明迎旭日,人生璀璨耀华光”;
给陈沐晨的是“沐风踏月梦飞扬,晨色曦微向远方。愿有韶华常相伴,满怀锦绣绽芬芳”;
给郑一涵的是“一叶一花即世界,涵星沐月梦江南。归鸿照影清波绿,一缕晨晖映远帆”;
徐紫然:“紫气东来慕圣贤,然诺存心志愈坚。韬光养晦须藏梦,玉汝于成正少年”;
李之尧:“之之本义实为至,尧乃三皇五帝尊。百转千回成伟业,胸怀开阔自容人”;
……
但还有几首没写完,是现在给他们,还是等全部完成后再给他们?
汪总想了一下,说:“那就干脆等你全部写完,我们挑选出比较好看的照片打印出来,把这些诗直接放在上面,然后再过塑,这份量身‘定制’的礼物一定很别致。”
我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十点多,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书店东门渐渐安静下来。我和汪总相视一笑,都松了口气——为期五天的北京研学之旅,终于圆满结束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江南的湿润,吹在脸上格外舒服。我想起这五天里的点点滴滴:孩子们的笑脸,家长们的信任,陌生人的善意,还有那些震撼人心的风景……这段旅程,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也是我的回忆。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不是去过多少地方,而是遇到了多少温暖的人,留下了多少难忘的故事。
北京,再见了。愿孩子们带着这段旅程的收获,勇敢地走向更远的远方;也愿我们,都能在回忆里,留住这份属于夏天的美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