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举国同庆,这个难得的“双黄蛋”假期,藏着中国人对家国团圆最深切的期盼。
明天,2025年国庆节将正式拉开帷幕,这次国庆与中秋相遇,给我们带来了长达8天的“超长待机”假期。无论是计划已久的旅行,还是温馨的家庭团聚,都是对忙碌大半年后最好的犒劳。
然而,假期既是放松身心的机会,也是各种意外和风险的高发期。牢记这“3不去、3不做、3不吃”,才能让你的假期一路平安顺畅,归来时满载美好回忆。
1、三不去
一不去:人山人海的“网红打卡地”
这个国庆,全国接待游客量预计将超8亿人次,长城上的砖可能又要被踩薄几毫米。人潮汹涌不仅影响游览体验,更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黄鹤楼“点亮中国红”活动、赛罕区“万人游赛罕”全民迎国庆活动等,这些活动虽然精彩,但若发现人流量过大,一定要学会适时回避,不扎堆、不聚集。
二不去:未经开发的“野趣险境”
郑州大学等高校的安全提示明确指出:不要私自前往山区沟谷、滩涂、河道、泄洪道等区域游览、野营和露宿。这些地方缺乏安全设施和救援力量,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遵守景区安全指示,远离偏僻和危险区域,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三不去:管理混乱的“餐饮场所”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外出就餐应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尽量不到无证小店和街边小摊就餐。
在进入任何餐饮场所时,还要留意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位置,熟悉疏散路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
2、三不做
一不做:昼夜颠倒的熬夜族
“假期不熬夜,犹如过年不吃饺子”——这是最大的谎言!当你连续一周凌晨3点睡,中午12点起,你的生物钟已经乱成了中秋节的交通状况。
连续一周熬夜可使免疫力下降30%,让你更容易感冒。假期结束前24小时,请进行“软启动”,设置3个闹钟,间隔10分钟,温柔地叫醒你的生物钟。
二不做:随心所欲的冒险王
严禁无证驾驶与酒后驾驶机动车辆。不乘坐非法运营、超载等危险车辆,增强交通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严禁在湖、海、河、溪等危险水域下水游玩或游泳,牢记防溺水“六不”原则。
三不做:漫无目的的跟风者
不参加涉嫌非法宗教、传销等活动,遵守互联网各项法律法规。提高防诈骗意识,不贪图小便宜,陌生链接不要随便点,不要轻易透露验证码,转账前务必核实对方身份。
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拒绝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
3、三不吃
一不吃:来历不明的野生食物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别提醒: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菌、野菜和未经检验检疫的畜、禽产品。这些食物可能含有天然毒素或致病微生物,轻则引起不适,重则危及生命。
同时,谨慎选择凉拌菜、生食水产品等高风险菜肴,不饮用无标签标识、浸泡中药材成分不清、来历不明的泡制酒。
二不吃:高温高脂的重口味
想象一下:左手拿着双黄莲蓉月饼,右手握着孜然烤串,面前还摆着一盆麻辣小龙虾……你的消化系统正在发出SOS信号!
月饼界的“热量炸弹”可不是浪得虚名。一个传统双黄莲蓉月饼(约185克)的热量高达800大卡,相当于3碗米饭!而熬夜烧烤配啤酒,更是急性胰腺炎的“经典套餐”。
三不吃:长期储存的剩饭剩菜
海南天气炎热潮湿,要谨防米粉、凉皮、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因储存不当、泡发时间过长而引起食物中毒。家庭聚餐较多,日常未食用完的食品应用保鲜膜密封,并按贮存要求进行常温、冷藏或冷冻保存。
生鲜肉类、水产品需密封后放入冰箱,并与熟食分开存放。
明日起,无论是踏上归途,还是奔赴远方,抑或只是在家享受悠闲时光,愿你能将这“三不去、三不做、三不吃”牢记心间。让我们带上这份谨慎与智慧,也带上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假期。祝你明日出发,一路平安顺畅;归来之时,满载美好回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