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胃”“我要把它炸到位,不到位我是不会原谅我自己的”……被网友封为“鸡排主理人”的景德镇“鸡排哥”最近火得一塌糊涂!“6元的鸡排,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买鸡排送鸡汤”,网友宁可排3小时长队也要打卡这场“鸡排脱口秀”,显然不止是为了6元的鸡排,实则为的是这份稀缺的“被重视”“被治愈”的情绪体验。
正如鸡排哥一边炸鸡一边不停输出的金句,比精心设计的网红话术更能打动人心,其实在文旅消费理念不断迭代之下,游客已从追求“我到过”转向渴望“我感受”。
一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这背后是出游需求的崛起,而要承接这份需求,首先便是精准捕捉人们的“情感刚需”。
鸡排哥递出鸡排时那句“趁热吃,别烫着”的叮嘱,擦得锃亮的操作台传递出的安全感,甚至排队时与陌生人用方言唠嗑的热闹氛围,本质是一场情绪消费的集体狂欢,无形中构成了文旅消费的“情绪空间”。正如景德镇文旅局负责人所言:“他让游客记住的不仅是鸡排的味道,更是这座城市的温度。”
在物质丰裕的当下,文旅需求已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慰藉”。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达68%,远超“景观观赏”(23%),这正是情绪价值的核心作用:它能让普通的消费行为升华为记忆深刻的情感互动。
比如爆红网络的淄博烧烤,从大学生“特种兵”组团坐高铁来吃,到淄博开出高铁烧烤专列,再到文旅局长登上高铁揽客“代言”、博主盛赞“淄博是个诚信之城”……一句“谁砸了我们的锅,就砸谁的碗!”把情绪价值烘托到极点。
无论是鸡排哥的爆火,还是淄博烧烤的长红,都印证了情绪价值才是文旅消费的“硬通货”,谁能精准捕捉并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二
文旅产业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让游客“一时感动”,更是要实现“长期认同”,让情绪价值转化为目的地的持久吸引力。
淄博烧烤出圈之后,当地迅速发布淄博烧烤地图,推出21条“淄博烧烤”公交专线,吃烧烤免费停车,筹备举办首届淄博烧烤名店“金炉奖”,全方位为各地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将短期的烧烤体验,转化为游客对这座城市的长期情感认同。
要实现情绪价值的延续,需构建“三维支撑体系”:
品质支撑。情绪体验需以过硬的品质为基础。“鸡排哥”在江西景德镇文旅推广座谈会上发言,“马上就是国庆了,我们工作的重心,严格把控食品的安全,把控卫生问题。”这份“将6元鸡排讲出6亿项目的气魄”,让游客的“情感好感”有了“品质兜底”。
服务支撑。建立全链条的情感服务体系。从游客抵达前的线上咨询回应,到游玩中的贴心指引,再到离开后的回访互动,让游客全程感受到“被关注”,用持续的服务延长情绪体验。
文化支撑。将情绪价值与在地文化深度绑定。景德镇文旅部门用一揽子方案承接流量,串联起鸡排摊、老茶馆、手工瓷坊等场景,推动个体热度转化为城市文化符号,让街头烟火气自然延伸为城市吸引力。
从点到面,从个体到全局,从“一时感动”到“长期认同”,游客在体验情绪价值的同时,深入了解城市文化,形成“情感+文化”的双重认同,从而实现从“一次游玩”到“多次复游”的转化。
三
当网红景点因“照骗”被诟病,当同质化业态引发审美疲劳,鸡排哥用一块鸡排证明:文旅发展的底层逻辑从未改变,那就是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创造。正如鸡排哥在座谈会结尾所言:“机器能炸出鸡排,但炸不出妈妈的味道。”这种对人性温度的坚守,或许正是后流量时代文旅生态重塑的破局之道。
从需求端的情感共鸣,到供给端的品质坚守,再到生态端的协同共生,唯有将这三重逻辑贯穿始终,将情绪价值融入文旅产业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文旅目的地不仅成为游客“想去的地方”,更成为“想念的地方”,实现从“一时爆红”到“长久繁荣”的跨越。
山海相拥处,好客山东情。
明天就是国庆假期了,好客山东已备好“文旅大餐”,拉满“情绪体验”,期待每一个远方的你。
文/靖晓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