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何蓉 记者 左婷)9月30日,宝鸡市渭滨区常羊山下的炎帝陵景区广场气氛庄重热烈,渭滨区文化和旅游局与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此联合举办校地合作签约暨大学生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此次活动以“深化校地协同・共促文旅发展”为主题,近200名嘉宾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校地双向赋能、助力文旅发展的重要时刻。
渭滨区作为姜炎文化的发祥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历经岁月沉淀,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中华人文始祖炎帝在此教民稼穑、遍尝百草,开启华夏农耕文明的序幕。这里不仅孕育了“中华第一古物”先秦石鼓,拥有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更流传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铁马秋风大散关”等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渭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异波表示,近年来,渭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始终秉持“文化赋能品牌带动、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挖掘炎帝文化、石鼓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持续擦亮“炎帝故里、华人老家”文化品牌,为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宝鸡文理学院作为宝鸡市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也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守“崇术重用、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职能,为宝鸡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此次校地合作,正是双方立足各自优势,推动区域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与高校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仪式现场,各项环节有序推进。渭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蔡博成与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邓茹共同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为双方后续合作搭建起坚实框架。随后,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晓科为炎帝陵管委会主任杨崇明授予“宝鸡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牌匾,标志着大学生实践平台正式落地,为文旅专业学生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
在授旗环节,渭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雪峰为学生代表授予“宝鸡文理学院炎帝陵景区志愿者讲解团”团旗。鲜红的团旗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承载着青年学子投身文旅事业、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学生代表惠琪雯在发言中,以“知行合一、研学互促、担当青年”为核心,表达了同学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行动、助力姜炎文化传承的坚定决心。
活动还创新融入特色环节——“2025炎帝陵景区短视频大赛”。渭滨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林现场宣布大赛参赛规则与奖励办法,鼓励大家以新媒体视角挖掘炎帝文化内涵,助力渭滨文旅品牌传播。仪式结束后,学生们开启炎帝陵景区研学体验活动,在网红打卡地及“茶文化体验馆”“百家姓展示区”“家训和图腾拓片体验区”沉浸式互动,近距离感受姜炎文化魅力,实现课堂知识与实地探索的深度融合。
此次校地合作意义深远。一方面,为宝鸡文理学院文旅专业学生搭建了从“课堂”走向“现场”的实践平台,有助于推动教师科研方向与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痛点、难点精准对接;另一方面,也将为渭滨区文旅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区域进一步挖掘文旅资源价值,探索文化研究、旅游推介、产业融合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机制。
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签约授牌为新起点,持续加强沟通协作,不断细化合作方案、完善保障机制,努力将实践基地打造成为文旅人才培养的“摇篮”,树立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典范”,为渭滨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