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文化和旅游局:
近期,我省连续发生多起涉旅安全事件。9月21日,茫崖翡翠湖景区内施工车辆(装载机)与景区观光车发生剐蹭事故;9月26日,西宁野生动物园发生雪豹个体出逃事件,暴露出部分景区在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国庆、中秋双节将临,旅游出行需求旺盛,车流、客流持续攀升,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为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和景区有序运营,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知如下。
突出排查重点
全面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
各地文旅部门要立即组织对辖区内所有旅游景区开展一次拉网式、全覆盖的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重点聚焦以下五个方面。
(一)高风险游乐设施安全。重点排查玻璃栈道、玻璃滑道(水滑道)、高空秋千、索道、缆车、载人“魔毯”、摩天轮、蹦极、滑翔伞、步步惊心等高风险旅游项目。严格检查设施设备的定期检验、日常维护、运行记录、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
(二)景区交通及水上项目安全。加强对景区内部观光车、电瓶车、旅游大巴、游艇、游轮等交通工具的安全管理。重点检查车辆安全性能、驾驶员资质、运行线路、限速管理、乘客安全防护措施及“系安全带”等安全提醒等。严禁超载、超速、疲劳驾驶,严禁非营运车辆从事游客运输。水上项目必须配备足够救生设备,落实救生员值守制度。
(三)消防、燃气与特种设备安全。全面排查景区内宾馆、餐厅、商铺、游客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通道、灭火器材、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有效。加强燃气使用安全管理,严查违规用气、私拉乱接等行为。对电梯、压力容器、锅炉等特种设备,要督促使用单位落实定期检验和日常巡检制度。
(四)动物园区及特殊场所安全。针对西宁野生动物园等动物类景区,重点检查动物笼舍、隔离设施、安全防护距离、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对猛禽猛兽、大型动物的管控,确保围栏牢固、监控到位、应急响应迅速。对野生动物频繁出没区域,要通过广播、提示牌等方式提醒游客谨慎互动,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严防人身伤害事件发生。
(五)基础设施与安全标识管理。全面排查景区步道、护栏、观景平台、桥梁、照明设施等基础设施是否存在破损、松动、老化等安全隐患。检查安全警示标识是否齐全、醒目、规范,是否覆盖临水、临崖、陡坡、湿滑等危险区域。对缺失、模糊、设置不当的标识要及时补充完善。
坚持问题导向
扎实推进隐患整治闭环管理
(一)分级分类处置隐患。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台账,逐项明确隐患内容、风险等级、整改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一患一档”动态管理,确保整改责任到人、整改措施到位、整改时限明确。做到排查有记录、整改有痕迹、验收有结论,形成从问题发现、整改落实到复查销号的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坚决防止“查而不改、改而不到位”现象。
(二)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应急演练。指导景区全面修订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健全大客流管控、极端天气应对、设施设备故障、动物逃逸、火灾事故等专项预案,确保预案具备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常态化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突出实战化导向,提升一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启动、科学处置、有效救援。
(三)加强安全宣传与游客引导。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提升景区管理服务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景区入口显示屏、广播系统等方式,及时发布旅游安全提示信息,强化安全风险预警和文明旅游倡导。重点提示游客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景区安全管理规定,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不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区域,严防发生意外事故。
(四)加强环境卫生与文明旅游引导。要及时清运景区垃圾,避免“破窗效应”。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生态,对不文明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戒,共同维护良好旅游环境。
(五)依法依规处理旅游投诉。严格落实旅游投诉受理、核查、反馈工作机制,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景区投诉窗口、网络平台等投诉渠道。对游客反映的安全隐患、服务质量等问题,要做到及时受理、依法核查、快速反馈,依法依规、高效高质地处理,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强化工作要求
压实安全责任链条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地文旅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督导。督促景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
(二)强化督导检查。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在节前全面部署假日旅游工作,压实各方责任。通过明查暗访、联合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督导,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9月29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