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中秋与国庆的八天长假正式开启。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北京年轻人展现出更为多元和个性化的假期选择。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热闹与宁静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从博物馆到音乐节,从打卡中轴到复原妆造,从体验农事到工业遗址游,北京推出的各种文旅活动和消费举措,正在改变年轻人的度假方式。
博物馆“抢票”成假期第一道关卡
这个假期,走进博物馆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首选。热度之下,“抢票”成了考验手速的第一关。故宫博物院因建院百年推出的特展备受瞩目,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数十件书画珍品将集中亮相。据悉,故宫国庆前五天的门票在开售半小时内即告罄,其中特展预约名额更是一票难求。
国家博物馆的情况同样火爆。每日下午五点的放票时间成了游客们的"决战时刻",往往不到十分钟,所有时段的门票就被一抢而空。这种博物馆热不仅体现在国家级博物馆,就连一些特色小众博物馆也迎来了预约高峰。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故宫、国家博物馆、恭王府等文博场所的搜索量在节前显著上涨。
年轻人逛博物馆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条贯穿老城的“北京中轴线”,成为他们感知古都历史的新线索。美团数据显示,9月以来,“北京中轴线附近餐厅”搜索量猛增394%,“中轴线文创店”“中轴线观光巴士”等关键词的搜索热度也显著上涨。这条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来自上海、合肥、成都等地的异地游客专程前来打卡。
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服饰体验与博物馆游览正在形成深度结合。今年以来,“复原妆造”搜索热度持续走高,北京与洛阳、西安、苏州、大同共同位列相关热搜目的地前五。来自重庆的游客小李说:“特意选择在北京拍摄一套明制汉服,就是看中了这里深厚的历史氛围。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间,穿着传统服饰仿佛能穿越时空。”
国际旅游市场的复苏也为北京文博热增添了新看点。近日,不少日韩游客选择来京旅游。为迎接这批国际游客,北京市属公园及重点博物馆做足了准备。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颐和园、天坛、北海、景山和动物园等五家市属公园已安装3200余台中英文导览器;白塔寺、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等13家重点博物馆则开通了英文线上导览专区页面及"听听北京之声"小程序英文界面。
京郊体验农事成为年轻人新选择
厌倦了传统景点的人潮拥挤,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京郊寻找“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松弛感。途家平台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北京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20%,其中怀柔、延庆和通州等地最受欢迎。从预订人群来看,“80后”依然是民宿消费主力,但“00后”的预订增速最为显著,同比增长17%,占比已达30%。
京郊游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它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带着“生活体验”的出走。在田间地头体验农事,和当地村民围坐闲聊,参加一场小型丰收节,在山谷栗香中感受北京的秋天——这些看似平常的乡村生活,却让疲于城市节奏的年轻人找到了新鲜感。
今年国庆期间,一系列农事节庆活动为市民提供了深度体验的机会。怀柔区长城板栗文化节、房山区长阳农场金秋丰收文化节、门头沟区伴山梯田丰收节等,都让参与者能够亲身感受丰收的喜悦。与此同时,坡峰岭红叶节、世园公园红叶文化节、静之湖枫林赏秋季、顺义鲜花港金秋赏花游园会等主题活动,则让市民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北京的绚烂秋色。
北京多场演出和赛事受青睐
“抢到票了吗?”已成为假期前年轻人之间的热门问候语。这个国庆假期,北京的音乐演出市场格外热闹,“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年轻游客的首选。
音乐节仍是流量担当。10月2日至3日,"2025说唱巅峰对决·MDSK音乐节"将在北京世园公园飞行营地开演;10月6日至7日,"2025北京大运河音乐节"将在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接棒上演。这些户外音乐节以天空为幕布、大地为舞台,让年轻人在奔放的旋律和动感的节拍中尽情释放自我。
个人演唱会市场同样精彩纷呈。张碧晨“爱的史诗”2025交响限定演唱会定于10月2日在华熙LIVE·五棵松举行;韩红2025“我想成为你”演唱会紧随其后,于10月7日在同一地点开唱;10月6日至7日,张艺兴“大航海5·美猴王闹天宫”演唱会在国家体育场盛大登场。这些各具特色的演唱会将满足不同乐迷的音乐喜好。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观众的观演计划愈发周密。在社交平台上,各类跨城观演攻略早早涌现,涵盖了剧目排期、剧场座位选择等详细信息。假日期间,全市已开票的营业性演出达近1500场,从京剧《锁麟囊》到话剧《恋爱的犀牛》,从首演舞剧《永乐未央》到儿童剧《“谜”人的三星堆》,多元化的剧目为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选择。
除了精彩纷呈的演出市场,两项国际顶级体育赛事——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中国大满贯赛也同时在北京激战正酣,点燃了年轻人的观赛热情。与热门演唱会一样,这两大赛事的门票同样一票难求。据购票平台显示,WTT中国大满贯赛事主场馆“八极场”国庆期间的门票目前已全部售罄。赛事现场不仅竞技激烈,更带动了火热的消费热情。在比赛场馆周边的特许商品店,乒乓球毛绒钥匙扣、球桌纪念徽章、复古T恤等商品备受追捧。这股观赛热潮,正是北京持续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
骑行成为年轻人京郊游的新方式
在追求健康生活与深度体验的趋势下,骑行已成为年轻人探索城市的新方式。他们不再满足于密封的交通工具,而是选择用双脚蹬踏,感受秋风拂面,在运动中品味最本真的自然。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适时推出了10条骑行主题游线路,鼓励人们用两轮去丈量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美。这些线路涵盖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昌平、延庆等多个区域,让骑行者能够感受长城脚下拂过脸颊的清风,聆听官厅湖畔芦苇的摇曳,在冬奥场馆前重温荣耀的激情,于风景如画的河湖滨水感受粼粼波光。
“平时工作整天对着电脑,假期就想换个方式活动身体。”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孙告诉记者,他平时就和骑友一起骑车,这次打算骑行游京郊。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寻找“骑行搭子”的帖子在这个假期明显增多,成了一种新的京郊游方式。
工业遗址感受北京创意市集
众多艺术园区也成为年轻人的假期热点,首钢园、朗园等由旧工业遗址改造而成的文化空间,在这个国庆假期化身为创意市集的聚集地。这里不仅是旧工业躯壳的留存地,更是新文化血液的汇流之处。
150余家本地品牌与工作室将共创狂欢派对,独立手作人带来原创好物。在这里,年轻人可以跳出流水线制式,找回线下“淘物”的乐趣,与创作者面对面,感受每件作品背后的态度与灵感。
银盐与首钢园联手的潮流开箱市集,集结了70余家全国创意摊主,配合不间断的互动表演和WTT转播送吃等惊喜活动,打造了一个好逛又好拍的创意聚集地。这些市集不仅提供购物体验,更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交流创意的社交平台。
市集的流行也反映了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他们更注重产品的独特性和故事性,愿意为创意和品质支付溢价。同时,市集所提供的沉浸式体验和社交场景,正好满足了年轻人对线下社交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实习生 李如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