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9月30日晚,一场充满诗意和古韵的活动——“秋荷之咏·大明湖诗会——我在济南为你读诗活动”在大明湖公园上演。这场活动,让很多人重新发现济南这座城市的诗意,湖山的倒影、秋荷的残韵,都在诗句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重新认识济南这座城市的名士,李清照的婉约,辛弃疾的豪放,都在诗句中得到了精彩的印证。
本次活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画院与山东美术馆联合主办,并得到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歌舞剧院、山东省话剧院、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文旅集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
“秋荷之咏·大明湖诗会——我在济南为你读诗”是“齐白石在山东”系列项目的一个特别启幕活动,由北京画院、山东美术馆联合推出,由为你读诗®诗话中国项目组策划呈现的特别节目,这档长达60余分钟的节目同时上线。
“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一位由现代人扮演的白石老人吟咏着齐白石《题画秋荷》的诗句成为活动的开端。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演员、礼学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晓龙参与,期间,张晓龙细说济南的人文与历史,在歌与舞,诗与词,文与史中引人入境。
活动中,主持人江吉妍对话诗人、诗学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终身特聘教授、湖南师大潇湘学者讲席教授欧阳江河与北京画院理论部研究员、齐白石艺术研究学者奇洁,带我们读懂齐白石与中国文人的秋荷之咏。这场开启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谈,力图重现昔年齐白石雅集论艺之风流,让诗情画意在此刻重新苏醒。观者随诗人笔下秋荷的意境,犹有白石老人坐在秋柳诗社中,捻须微笑,欣赏着这场跨越百年的对话。
齐白石虽一生未曾到过济南,可他笔下的荷花,却与大明湖有着不解之缘。这并非地理意义上的相遇,而是美学精神上的共鸣。他的山东籍弟子李苦禅、王雪涛、于非闇、许麟庐、崔子范等将他的艺术血脉在齐鲁大地播散。
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老舍先生曾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欧阳江河先生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中吟咏了自己创作的诗歌《纸上的秋天》。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让艺术回归最质朴的欣赏,让美成为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这不仅仅是一场对谈,更是一场文明的对话。让人不禁想起清初文化名人王士祯在济南发起秋柳诗社的盛况。主持人江吉妍与南开大学教授、博导,叶嘉莹老师弟子、晚年重要助手张静与作家、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魏新,共话二安诗歌与济南文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由李清照将人们带入《如梦令》的意境。这是济南女儿对故乡最深的眷恋。而当辛弃疾的诗词被吟诵时,气氛陡然一变。“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哪里是文人墨客的浅吟低唱,分明是诗人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
“为你读诗”,通过诗歌,我们与古人相遇;通过诗歌,我们与美相遇。“为你读诗”,读的不只是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美学基因;读的不只是韵律,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读的不只是历史,是一种人生的体悟。正如大明湖的秋水,承载了千年对美的领悟、对生命的感悟,深邃而悠长。
活动尾声,当大明湖超然楼的灯火亮起,湖光交织在一起,照见的不仅是大明湖的秋荷,更是大明湖的千年文脉。
本次活动以齐白石为引子,以“为你读诗”为题,以“秋荷”为主要谈论对象,融合诗、史、画、乐、舞、景、城与非遗等内容,让参与者领会跨越千年的文心对话,让人们一起期待“齐白石在山东”更多精彩内容。(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赵晓林 通讯员:胡敬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