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码头的舞蹈。 记者 刘达 摄
昨天(10月1日)是国庆中秋长假首日,一场以吴越文化为核心的实景音乐剧在木渎古镇上演。众多游客循着“木塞于渎”“西施采香”的传说,走上古镇的青石板路,在园林与山水之间,一睹“西施”的风采。
上午十点未到,古镇游客中心码头前已是人头攒动。这里是木渎西施音乐剧的第一幕《吴越序章》的演出地。随着悠扬的古乐响起,一艘满载“越国贡品”的画舫从河道上缓缓驶来,船上的“西施”与“郑旦”衣袂飘飘,岸边的游客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整个演出没有固定的舞台,演员们在码头、游船、廊桥间穿梭,与游客近在咫尺。河道是背景,游客是观众,也是剧中吴国都城的百姓。
“这种形式很新颖,演员就在我们身边表演,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亲身走进了那段历史。”来自上海的张先生带着家人一同前来,他告诉记者,这样的文旅结合项目让传统文化变得触手可及,也让孩子的假期第一天过得很有意义。
第一幕演出结束后,画舫并未停靠,而是继续沿着香溪向严家花园码头驶去。岸上的游客紧随其后,沿着河岸前行,一时间,舟行水上,人行岸边,共同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在严家花园门口,另一项“沉浸式换装体验”活动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早就想体验一下了,正好这里有换装活动。”大学生李静和她的同学换上了春秋时期的服饰,正在严家花园门口的布景前拍照。“衣服很精致,还能马上融入古镇的氛围里,是很特别的过节方式。”她说。
与演出并行的是,古镇还设置了热闹的“西施市集”。各色摊位琳琅满目,以“西施”为名的特色商品,如西施海棠糕、西施文创等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购买。不少游客一手拿着刚买的小吃,一边等待着下一场演出的开始。
在严家花园内,音乐剧第二幕《双姝献艺》拉开帷幕。演员们在严家花园外献上歌舞,吴侬软语的唱词与江南园林的景致融为一体。游客们或倚靠在美人靠上,或站在假山旁,从不同角度观看演出。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表示,在古典园林里看这样一场与园林历史相关的演出,体验感和在剧院里完全不同,更能感受到古人当时的生活情境。
演出的最后一幕《吴王品美》在虹饮山房上演,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吴王”与“西施”的对手戏,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现场观众屏息凝神,当演出结束时,庭院内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木渎文旅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最美西施在木渎”主题活动根植于木渎本土文化,不仅让木渎古镇的历史传说“活”了起来,更围绕“一美一圣一帝王”文化赋能,让“西施”走出传说,带动经济消费。活动将持续整个假期,除了实景音乐剧和换装体验,游客还可以参与盖章打卡等互动活动。(记者 刘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