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映盛世,锦鲤跃双节。高明区荷城街道苏村村拥有全国首个以“锦鲤”为主题的文化街区“蘇村锦鲤文化街区”。音乐生活节、千灯盛景、汉服巡游、梦幻水乐园沙滩露营、灿烂烟火、潮玩运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该街区每天举办不重样的主题活动,让游客既能沾“锦鲤”福气,又能沉浸式体验乡土风情、玩转乡村新趣。
锦鲤文化:唤醒古老渔村的“流量密码”
21米高的“龙柱”高高矗立,一条条金色锦鲤奋勇争先游上顶端,生动地表现出“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的深意;7种特色锦鲤在各自的锦鲤池里欢快游弋,它们分别是武曲鲤、青云鲤、开运鲤、文昌鲤、桃花鲤、莲子鲤、彭祖鲤;“妙鲤生花”“活鲤无限”“鱼音绕梁”“桃鲤争妍”……街巷里处处可见锦鲤,它们或是墙绘或是立体的艺术装置——锦鲤,不仅构成了苏村独特的风景线,更是这条曾陷入“空心化”的西江畔古村破局重生的“密码”。
苏村始建于南宋末年,村落沿西江由北至南而建。相传,苏氏建村时见村东面有小溪源源不断向南流,遂取名为“苏溪”。随着村庄逐渐壮大,村民安居乐业,此地鱼肥、草茂、禾丰。于是,村民取鱼、草、禾稻之象,组合成“蘇”字,将村名改为“苏村”,寓意“水草丰美、鱼米之乡”,沿用至今。
随着传统养殖业外迁叠加“三线”整治长期缺位等,苏村作为传统渔村一度陷入“空心化”,面临发展瓶颈。近年来,荷城街道和苏村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环两江建设的号召,深挖“蘇”字蕴藏的“草茂、鱼肥、禾丰”生态密码,巧妙融合县志记载的苏村锦鲤养殖史及村庄“鱼形”的地貌,以承载吉庆寓意的“锦鲤文化”为核心,打造全国首个以“锦鲤”为主题的文化街区“蘇村锦鲤文化街区”。
七条街巷:打造全链条的“趣玩场景”
蝶变转型后的苏村将传统的渔耕文化、非遗传承、民俗活动、本土物产(水稻、河鲜)等深度融合,形成“渔文化+农耕+非遗+民俗+美食”的渔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格局,探索出一条文化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一方面,苏村将“锦鲤”元素深度融入农房管控,以“一街一主题、一巷一场景、一商业一艺术空间”为理念,对苏村7条特色街巷的农房外立面进行改造,重塑乡村肌理,同时布局酒吧、餐饮、教育、培训等业态,引进国潮文创、时尚旅拍、休闲清吧、私厨美食、电商直播等商户进驻,形成“赏锦鲤、买文创、品美食、看烟花”等全链条消费场景。
另一方面,苏村利用统租优管的形式盘活闲置土地,规模化种植40亩水稻,形成“鱼跃稻香”的农旅景色,渔人渔市码头也已初具雏形,加上配套建设的标准化锦鲤养殖基地与交易市场、在建的“见龙在田”研学基地,未来将贯通渔业“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科普-体验”全链条;同时联动周边的滨荷Park生态文创园、灵智文旅小镇、明悦体育公园等构建成“城市漫游”体系,助力提质建设西江文旅经济带。
莲子鲤寓意儿孙满堂、家庭和睦,文昌鲤寓意智慧和学习进步,彭祖鲤寓意健康长寿……当吉祥的祝福语被具象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游客在可感可触的沉浸式体验中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因此,自去年国庆开业以来,蘇村锦鲤文化街快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共迎接逾150万名游客,撬动文旅消费逾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猛增5倍,为传统渔村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鲜活范例。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蘇村锦鲤文化街每天都将举办不重样的潮玩活动,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的游客需求:10月1日举办“四季悦跑·夏水·迎光晨跑”活动;2日举办“好运滚滚来-球类运动会”;3日有金榜题名时游戏体验、状元NPC快闪、魔术表演等;4日“穿越时空”与古代旅行家徐霞客进行趣味横生的诗词互动;5日街区将化身千年之前的繁华市集,多位身着古装的NPC分布各处与游客互动,还有财神派发“好运银元”;6日既有宋代庙会、篝火晚会、燃灯祈福、杂耍表演,还有中秋主题晚会;7日街区化身充满童趣的亲子乐园,通过“寻找街区叮叮糖”游戏共度亲子奇妙时光;8日将有中药养生集市、太极武术、八段锦快闪等养生活动。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谈飞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