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黄陂路上,志愿者们化身“文明向导”,一边向游客递上鲜艳的小国旗,一边耐心讲解街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吉庆街、江汉路,志愿者贴心指引……当国庆与中秋双节相逢,一场“超级黄金周”为武汉这座英雄之城注入滚烫活力。为了让这份热闹多一份安心,让这份旅途多一份温暖,来自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武汉文旅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一批批身着红色马甲的身影,扎根各大热门点位,为假期旅游服务注入了最动人的温度。
志愿服务现场。通讯员武旅信供图
在黎黄陂路上,志愿者们化身“文明向导”,一边向游客递上鲜艳的小国旗,一边耐心讲解街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条街保留了众多百年老建筑,往前走50米就是标志性的巴公房子,很适合拍照打卡。”遇到游客驻足咨询游览路线,志愿者立刻拿出地图,细致指明周边景点与公共设施位置,还不忘提醒“节假日人流较多,请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我生在武汉、长在武汉,能把家乡的故事讲给天南海北的人听,看着他们接过国旗时眼里的光,我心里比谁都甜,再累也值!”志愿者曾文静脸上挂着浓浓的笑意。
志愿服务现场。通讯员武旅信供图
吉庆街的烟火气里,志愿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穿梭在美食摊位与游客之间,不仅协助工作人员疏导人流、引导排队,还主动劝阻乱扔餐盒、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看到老年游客拎着大包特产行动不便,志愿者陈欣妮、黄怡涵主动上前帮忙,一路护送至公交站点,贴心告知返程公交线路。让人惊喜的是,临别时老人硬塞给她们两个红彤彤的苹果。手捧着带着余温的苹果,陈欣妮和黄怡涵笑得格外灿烂:“我们本来是想给游客送温暖,没想到反过来被游客暖到了!这大概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份善意的双向奔赴,比什么都珍贵。”
志愿服务现场。通讯员武旅信供图
江汉路是外地游客必打卡的地方,志愿者的声音成了最贴心的指引。“江汉关博物馆下午5点就闭馆啦,凭身份证就能免费预约,您现在去还能赶上!”“往前直走200米就是地铁口,能搭乘2号线和6号线,特别方便!”
志愿服务现场。通讯员武旅信供图
志愿者潘少彤来自陕西渭南,在武汉读大学的这几年,每逢节假日她都主动报名做文旅志愿者。“每次听到游客说‘有你们在真安心’,我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潘少彤说,“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想让更多人知道,这里不仅有美景美食,更有藏在细节里的温暖与包容,让大家像我一样爱上这座城。”
武汉轮渡码头边,想乘轮渡看江景的游客排起了长队,志愿者们早早到岗,成了码头边的“秩序守护者”。“大家别急,排队很快!”“带小朋友的家长请牵好娃,脚下台阶小心点!”“到了对岸就是黄鹤楼和户部巷,先登楼看江景,再去吃热干面,这趟行程保准不亏!”志愿者黄琪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沙哑,她表示,“我们的工作不只是引导秩序,更是在传递一份安心——让游客知道,在武汉的旅途中,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着他们。”
志愿服务现场。通讯员武旅信供图
一抹抹“志愿红”,不仅是武汉街头最美的风景,更是这座城市文明好客的生动注脚,让文明与美景同行,让温暖与旅途相伴。“我们想让每一位来武汉的游客,既能看见江城的美景,也能感受到‘英雄之城’的温度。” 武汉文旅志愿者服务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假期,武汉文旅志愿者将用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缓解了景区管理压力,让“文明旅游”的种子在游客心中生根发芽。
(文: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赵婧)
【罗田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