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贾凯清
国庆假期,夜幕下的湘江两岸格外璀璨。一栋栋楼宇化身为巨幕,绚丽缤纷的国庆主题灯光秀正在此上演,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和市民共庆佳节。打开社交平台,同样能看到人们定格下的“一江两岸”灯光秀精彩瞬间,记录下这场与星河共舞的浪漫邂逅。
以岳麓山为幕、湘江为台,“一江两岸”灯光秀早已成为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闪亮名片。流光溢彩的背后,藏着怎样的设计巧思与坚守?近日,记者走进长沙城发文旅集团,探寻这场灯光秀从创意设计到落地刊播的“出圈密码”。
以形写神,用灯光讲述长沙故事
国庆前夕,“一江两岸”灯光秀平面设计师伍平州依旧忙碌,他正对着电脑屏幕,对即将刊播的国庆主题灯光秀进行最后调整。“作为城市封面,这不仅是长沙送给游客的‘节日礼物’,更是游客感受长沙魅力的重要窗口,必须以最佳状态亮相夜空。” 伍平州说。
长沙,既有市井烟火的鲜活,又有千年文脉的厚重。如何从湖湘文化与长沙特色中提炼核心元素,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伍平州和团队有着自己的“创作门道”。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会从特色的‘物’中,提炼出其背后的‘神’。”伍平州介绍,比如“山水洲城”这一意象,团队就通过提取“奔流”与“绿意”的神韵,转化为画面中蜿蜒的色带,以此来象征湘江的灵动。再比如“人间烟火”,团队选择了将辣椒的热烈与市井的活力,转化为跳脱的“长沙红”,将其与描绘夜市喧闹的插画剪影结合起来,如此便描绘出了长沙热闹非凡的夜生活图景。
对于伍平州来说,灯光秀设计师的工作带给他最大的感触便是,光真的有凝聚人心、定义城市魅力的力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了“一江两岸”灯光秀来到长沙,这份工作便真正有了温度,也有了分量。
未来,伍平州和团队希望长沙灯光秀成为一个活的、会呼吸、能感知、可对话的“城市有机体”。它将是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城市公共艺术项目。“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长沙的夜晚本身,成为一座永远充满惊喜、永不落幕的‘未来公园’。”伍平州笑着说。
智慧赋能,守护灯光里的城市心跳
一场灯光秀的完美呈现,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平面设计师勾勒创意蓝图,动画师完成楼宇排布与动态效果,经多轮审定后,最终由刊播师在后台完成“点亮”操作。在幕后团队中,刊播师是离观众最近的人,也是灯光秀顺利呈现的“最后一关”。
在工作室里,刊播师王科知向记者展示了灯光秀的“智慧大脑”——亮化平台控制系统。屏幕上,灯光播放动态、实时天气、日落时间等数据一目了然。“我们会根据日落时间调整亮灯时刻,结合天气情况优化灯光亮度,确保每一晚的灯光秀都能以最佳状态与市民、游客见面。”王科知说。
除了监测状态,这个“智慧大脑”还肩负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整个灯光秀项目总共可控制233栋楼宇。在刊播时,如何确保楼宇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实现毫秒级同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亮化平台控制系统有一套专业的数据处理办法,每日中心控制服务器会对楼宇总控服务器同步授时,这样才能做到精准播出。”王科知指着屏幕介绍。
有了这样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中枢,是否就不再需要人为干预?其实并非如此。
2024年,王科知和团队成员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长沙分会场进行灯光秀表演。短短5天时间里,专项小组测试了10多组画面;夜以继日地对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打磨和调试,修改20余次后才最终定版。
“这个环节最难的就是除夕夜倒计时,因为灯光秀播出时间和北京时间存在3秒到5秒时差,为了保证和北京倒计时同步,我们小组进行了无数次手动校时,最后才圆满完成了任务。”回想起当时的工作场面,王科知记忆犹新。那一年的春节,他和同事连续奋战24个日夜,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大家的心底都涌出一种成就感。
“当我们的作品能成为人们向往长沙的理由,能点亮市民眼中的光彩时,这便是我们工作的无上价值所在。”王科知感慨地说。
当最后一束灯光为深夜的湘江画上温柔句点,这场由233栋楼宇共同演绎的“灯光交响曲”,早已不只是视觉的盛宴——它是设计师笔下流淌的湖湘文脉,将“山水洲城”的灵秀与“人间烟火”的鲜活,化作可触摸的城市记忆;是刊播团队指尖守护的毫秒精准,以科技为弦、以匠心为谱,让每一次亮灯都成为与市民游客的真诚对话。
这束光,照亮了湘江的夜,更照亮了长沙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翼的发展之路。长沙的夜,终将以更动人的姿态,在时光里续写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