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耘翰)在国庆与中秋双节交汇的喜庆氛围中,佳木斯市博物馆以“文物邀月·共话国辰”为主题,推出了一场融合历史、艺术与互动的文旅盛宴。10月1日,博物馆内人头攒动,来自佳木斯市第六小学、第二十小学明德校区的百余名孩子与市民游客共聚一堂,通过艺术展演、文物体验、红色宣讲等多元形式,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融合家国情怀与文化魅力的节日盛宴。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佳木斯市委宣传部、佳木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佳木斯市博物馆、佳木斯市群众艺术馆、佳木斯市文物保护中心、佳木斯市东珠珍宝博物馆联合主办。活动分为“器物有声·礼赞中国”“三江溯源”“鱼皮密码”“烽火三江”“黑土丰碑”五大篇章,涵盖音乐、手工、考古、红色教育等丰富内容。
活动伊始,“器物有声·礼赞中国”篇章率先拉开序幕。佳木斯市市群众艺术馆管乐团以《钢铁洪流进行曲》《红旗颂》等曲目奏响爱国强音,小提琴、葫芦丝、吉他等器乐演奏及《共筑中国梦》《我爱你中国》等合唱节目轮番登场,现场掌声不断。


随后,孩子们化身“小小考古家”,手持铲子与刷子,在模拟考古工坊中挖掘“文物碎片”。“我挖到了一件陶罐!”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明德校区二年六班的付珈瑄兴奋地举起仿制的陶罐,眼中闪烁着发现历史的惊喜。而在“文物侦探之旅”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展品细节破解“文化密码”,第六小学二年六班的苏圣为指着展柜中的鱼皮画说:“原来赫哲族人的生活智慧都藏在这些图案里!”

非遗传承区同样热闹非凡。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孩子们用鱼皮制作书签、挂饰,亲手拓印,并搭建“撮罗子”模型。“撮罗子像一座小尖塔,赫哲族人以前就住在这里!”第二十小学的张子涵一边粘贴桦树皮一边向同伴介绍。文创集章活动则吸引了大批“打卡达人”,孩子们手持市博物馆精心打造的“文创银票”穿梭于展厅,兑换香片、气球等特色礼品。

红色文化展区前,小小宣讲员黄赫轩声情并茂地讲述抗联名将赵尚志的故事:“他带领队伍在冰天雪地里战斗,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保卫家乡!”台下,观众们听得入神,不少人悄悄抹起了眼泪。杨金赫宣讲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冷云》则让孩子们了解到八位女战士投江的壮烈历史。“她们才二十多岁,却为了国家永远留在了江里。”明德校区的刘欣然红着眼眶说,“我要把她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科技互动区则为活动增添了现代魅力。VR体验区里,孩子们戴上设备,瞬间“穿越”到北大荒开垦的年代。春播的号子、秋收的机鸣声中,他们挥动“虚拟锄头”,感受着黑土儿女从荒原到粮仓的奋斗史诗。展厅二楼,粮票、日记本等老物件静静诉说着时代记忆,家长们指着展品向孩子讲述过去的故事,两代人的对话在展柜前交织成温暖的乐章。
此外,勿忘九一八《佳木斯侵华日军铁路松花江桥头堡图片展》《抗战14年的黑龙江》两大特色展览同步亮相,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引导游客沿着革命足迹追寻英雄故事。
“作为‘文旅乐购惠三江’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以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和创意设计展示为核心,融合‘文化+旅游+消费’的模式,让市民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在消费中支持本土创意,打造全民共享的节日盛宴。”佳木斯市博物馆馆长吴江说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