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放假呆在家,一不去外面挤人堆,二坚决响应号召,将景区让出来给外地游客。
上午去了汤山的安基山水库,水库南面的路不知为何封了起来,索性不依靠导航,走水库北面的一条几乎毫无人迹的野道,走哪儿算哪儿。
于是,感受到了陶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境界。


天有些燥热,在外面转了俩小时,到附近的汤山镇上吃了个午饭就回来了。
这会儿闲着,就来说说我自己吧。
2
昨天刷到得到合伙人脱不花的视频。
脱不花说她小时候,她父母永远能找到她的短板拿她去跟别人比。她的堂妹长得非常漂亮,父母就拿她跟堂妹比较,以至于在40岁之前,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非常不好看,直到40岁才确认自己的外貌是个正常水平。
这种打压形成了一种习惯,以至于同时伤害了两个人,因为她堂妹在她父母的眼中,虽然长得比姐姐好看,学习却永远赶不上堂姐。
不知道堂妹小时候心里的阴影面积有多大。
3
前几天,妞跟她表妹去武汉看刘旸的脱口秀,姐妹俩第一次单独相处了四天,回来后妞跟我说,妹妹就是e人,从小受她爸妈表扬,完全不内耗。可是,她妈妈(我小妹)就是一个既内耗又总是想着他人总想着为人奉献的人。
经她这么一说,完全对上。几个月前老爸生病住院的时候,但凡赶上我上课没时间,小妹就主动请假坐城际车过来帮着给爸妈做饭。
于是,妞也拉着我做了一份测试,测试的结果是ISFJ-A。她惊呼:你跟小姨是一模一样的!
4
没错,我们都是那种事事总是先想着他人,凡事总想跟他人分享的人。反过来,但凡自己得到些什么,就有一种不配得感的人。
妞给出的结论,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总是受到父母打压的结果,养成了不知道自己优秀,或者说即便知道也不敢承认自己优秀的习惯。
就像脱不花说的那样。
5
我记得我以前也在公众号中说过,我读小学的时候,读书上学校里是没有对手的,年级第一名多半都是我。即便到了初中,年级里能跟我抗衡的也就那么一两个。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如果我考了一百分,父亲就会问:你考了一百分,还有几个一百分?哦,不是你一个人考了一百分,你骄傲什么?或者我考了第一名,父亲会说,你就考了第一名,怎么没有考满分呢?
总之,你离他满意的目标永远差着一段距离,他让你知道你永远不那么好。
从小一直接受的就是这种打压式教育,给我的感受只有一个:我不行!
而这种打压下的反馈就是我永远在努力,却永远得不到认可。
6
最近两件事,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看法。
一是前两天妞买了只帝王蟹回来让我做,从来没做过的我照着网上的样子一步步做出来,吃的时候获得了爸妈和女儿的交口称称赞。我在我的小号发了两张图片,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一众好友不吝赞美之词。文友苔米说:大厨啊!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


另外一件就是最近写公众号获得了一些流量,也被一群写文的姐妹们怒赞。
文章阅读量上来了,怎么说都是一件可喜的事,让我的关注者增加了不少,也有了比较好的收入,具体地说就是九月公众号平均日入百元以上吧(具体数字就不说了哈,据说平台鼓励小额者晒收入,大额晒收入属于炫富,会受到打压,我应该还没到大额,不过还是低调点为好)。
7
这两件事情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看法,它们在告诉我自己,只要我想去做的事,并且付之于努力,都可以做得很好。
脱不花说“40岁才实现对自己毫无羞耻感的正向肯定”,58岁的我也想说,承认自己优秀一点也不羞耻。
到如今不敢承认自己优秀,那还要熬到什么时候?
8
从今往后,再有谁夸我,说我长得好看,课上得好,饭做得好,公众号写得好,干啥啥都能,我都愉快地笑纳,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谦虚地说“我不行我不行”“你比我更强”之类的。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想不需要别人来肯定,我自己先对自己说:“我,冰雪聪明,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立得住课堂,也写得了文章。”
承认自己优秀有什么可羞耻的?
好的,就这么说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