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一辈子应该去一次的地方,它的震撼绝对会超出你的任何想象。这座王朝遗留下来的不朽建筑——“雕刻出来的王城”,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尼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金边王宫
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历时400年,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时是柬埔寨的王都。这里先后有过25位国王,统治着中南半岛南端及越南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片土地,势力范围远超今天的柬埔寨。
中南半岛有个关于大佬的传说,早在泰、缅、越还没有形成统一国家之前,曾经出现过一个传奇般的庞大帝国——高棉帝国。中国古籍中称其为“真腊”,实际上就是今天柬埔寨的直系先祖。
享誉世界的吴哥遗址,就是这个帝国的都城,在我国宋朝时期达到顶峰。那时的柬埔寨人囊括八荒,一扫六合,领土北接中国,南达马来,包括泰、老、柬的全部,以及越南、缅甸的一部分,几乎统一了中南半岛。
它的军队拥有二十万头战象,都城吴哥人口近千万,丰衣足食,金缕玉帛,宫殿壮丽,是中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以至于许多的中国商贩来到这里,都不愿意回国了,选择在此定居。
元朝大臣周达观700年前目睹了吴哥窟的雄奇,他在《真腊风土记》中形容其为“鲁班墓”。的确,也只有借用鲁班之名,才能让国人了解其鬼斧神工的营造,才能概括其神妙莫测的气韵。
公元1431年,繁荣的吴哥王朝悄然画上了句号,高棉人远赴金边建立新的首都。那些俯瞰历史尘烟神一般的宫殿和寺庙,被深深地埋藏在萨湖畔的绿色荒芜里,开始了沉默而漫长的守候。
1860年,法国人亨利·莫哈特闯入了这座沉睡400年的秘密花园,发现了庄严的庙宇、精美的石雕和奇特的宝塔,巨树无限伸展的枝蔓如同巨掌一般,把宏伟的廊柱重重包裹,层层缠绕着古老的石雕。
走进这里,仿佛穿越时空,踏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每一块石头,每一道雕刻,似乎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精美传神的雕刻,最终全被雨林所吞噬,只留下一个个神秘的微笑,延绵着亘古不变的信仰。
吴哥城也叫大吴哥,占地10平方公里,是高棉帝国最后一座都城,当年的宫殿已经坍塌,但是巴戎寺上的54个佛塔却依然完好,每座塔的四面都雕琢着巨大微笑着的脸庞,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吴哥微笑”。
据说那个迷人的笑脸是神的脸庞,而更多的高棉人却愿意相信,这是建造吴哥城的国王嘉亚娃曼七世的微笑。佛像的眼睛虽然闭着,但他能看到王朝里每一个子民的活动,也能看到天堂和地狱。
我就是奔着这永恒的微笑而来。巴戎寺不仅是吴哥文化遗产的精华所在,也是庞大废墟艺术中的“翘楚”,得天独厚的位置以及精妙绝伦的建筑造型,使其成为吴哥建筑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里的“佛塔塑像”,每座都有神态各异的“四面佛”。四个面的佛像分别表达了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境,但喜悲皆不形于色。佛像表情端庄安详,仔细看去,却又每每不尽相同,发人深省。
佛像共216个,不喜不悲,安详宁静,嘴角上扬,与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南北呼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穿行在巴戎寺中,无论身处何处,昂首望去,都可以看到宝塔上面带微笑的佛像,感觉甚是神秘。
吴哥窟也叫小吴哥,意为“寺之都”。12世纪时,吴哥国王苏耶跋摩二世为了供奉自己的守护神——印度教三大天神之一毗湿奴而建造此庙,以建筑宏伟和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小吴哥是把前世梦影保存得最完整的寺庙,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寺庙使用的石块与埃及卓甫斯金字塔一样多,总共30亿吨,最大的一块重8吨。据说柬埔寨的石料储备为此消耗殆尽。
吴哥窟意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吴哥窟又称吴哥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它既是王朝的宫殿,又是王朝的首都,既是国王的寝宫,又是日后的陵墓。
这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文化与宗教活动达到全盛。犹如天堂的宫殿,国王的灵魂在这儿神游。五座尖塔下的长长走廊里,有优美的女神舞蹈以及强大高棉军团行军的雕饰。
寺庙外围有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里面的祭坛由三层有回廊环绕的须弥台组成,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祭坛顶部有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托佛祖保佑,此行出游出奇顺利。行前天气预报全程有雨,特地备足雨具。参观塔布隆寺时,突雷鸣电闪,导游没有商量,直接宣布撤回酒店躲避大雨。心有不甘的我仰望着浓云密布雷声滚滚的天空,坚持要去比粒寺。
车到比粒寺时,天空果然开始放晴,高兴得我忘记年龄,一步两阶,疾步冲向塔顶,好一幅气象万千!下来后,看着我欲言又止、意味深长的眼神,导游扶手合掌:我知道,我错了。
悉尼大学利用空中激光扫描,结合透地雷达技术,新近探测出吴哥窟地下有一座长1500米、宽600米的螺旋状建筑以及八座巨塔。这个惊人的发现,引发了关于吴哥窟新的未解之谜,给这座古庙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别人知道,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巴封起来,那秘密就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人知道。”
电影《花样年华》里最后一幕:周慕云去了柬埔寨的吴哥窟,将无法对人倾诉,甚至自己也无法面对的一段情感,对着树洞尽情倾吐,让秘密永远深藏在千年古树中。
人们选择这样,大概是想让一段念想隐入佛门吧。古树们历经千年,阅人无数,仍然以庄重的姿态,迎接并检视着一个个前来吐露各种各样秘密的游人。我搜肠刮肚想了半天,实在是没啥好说的,罢、罢、罢,去也。
我们的高棉导游多多,肚里也有很多秘密,我开始逐个发掘。他本是柬埔寨的红二代,叔叔是乔森潘时代的大法官,只不过那时候没啥人打官司,职位并不热火,不能“吃了原告吃被告”。
对红色高棉的评价,他淡淡地说:那是当时“政治和派别”的原因,不能简单用好坏一言以蔽之。现在的柬埔寨人民对美国怎么看?他痛快地回答:假如美国对我们开放移民,估计全体高棉人都会过去。
而对于周遭邻居,多多这样评价:泰国人很讨厌,几百年来,总是想欺负我们。而对同样曾经侵略过自己国土的越南,他则称赞道:人家就是强,先后打败过法国人和美国人,我们服气。
14世纪以后,高棉帝国盛极而衰。有人说是被吴哥窟的疯狂基建给榨干的,有人说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水旱灾害。反正最终的结果,统治中南半岛400年的柬埔寨人,在元朝晚期走向衰败。
柬泰恩怨就是这个时期开始的。1283年,泰族素可泰王国占领湄公河上游,入侵吴哥王朝。1352年,泰族大城王朝的乌通王攻陷吴哥城,劫掠一番后扬长而去。吴哥王朝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压制泰族诸国。
在1431年战争中,泰柬双方实力已经完全逆转,强盛的泰族王朝轻易击破吴哥,肆意劫掠屠杀,将城中男女掳掠一空。3年后的1434年,高棉索力约波王终于决定放弃吴哥城,迁都至金边。吴哥王朝——卒。
泰国与柬埔寨的历史纠葛,是一场“后起之秀暴打古稀老人”的逆袭之战。泰族国家的崛起,正好赶上了柬埔寨帝国的衰败。伟大的高棉帝国终于耗尽了千年的运气,再也没有缓过劲来。
暹罗在青春年少的上升期,不断胖揍高棉,让柬埔寨的衰落更加雪上加霜。这个曾经统治了泰族多年的大高棉帝国,最后实际上被暹罗灭国。泰柬两国间许多历史纠葛,皆出于此。
时间带走了很多秘密,唯吴哥窟一直矗立在那里。如果你也有无人知晓的秘密,不妨去说给吴哥窟吧。也许千百年后,这里的一切,都会被大自然带走,成为永恒的回忆。而你我只在这个轮回中,接触吴哥,触摸永恒。
关于吴哥,荷裔美国作家房龙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城市,它在当时的地位比今天的纽约还重要,而它现在消失了,成了明信片上的风景。
在巴黎殖民地展览会上,花上一个便士就可以买到这样的卡片。当巴黎还是一个由气味难闻的简陋房子凑成的渔村时,吴哥已经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这多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