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碧波荡漾。林芝工布江达县峡谷深处的巴松措,虽隐于群山之中,却以绝世风姿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25年林芝雅鲁藏布生态文化旅游节期间,从湖心岛的千年古寺到新措的徒步栈道,从错高村的传统村落到结巴村的藏式民宿,处处可见游客惬意体验的身影。这里正书写着一场以生态为基、文旅为笔的生动实践。
巴松措景色 通讯员供图
从个体扎根到集体增收
文旅发展的红利,最先惠及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去年年初来巴松措旅游,一脚踏进这片绿水青山,就再也不想走了。” 民宿经营者苏先生语气笃定。此前他在北京从事音乐行业,被巴松措的生态美景与舒适气候打动,当即决定留下筹备民宿。如今,他的民宿融入藏式木雕、精品咖啡、唱片音乐等元素,“让客人开开心心前来,开开心心回去”已成为他的服务宗旨。
当地居民德吉的生活,也因旅游发展迎来巨变。“家里自建的房屋租给民宿经营者,自己既省力又能稳定收益,每年七、八月旅游旺季,22间客房基本住满。” 德吉笑着算起“增收账”,家庭经济条件的显著改善,让她对游客的到来多了份期待。
巴松措传统村落 通讯员供图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在巴松措所在的错高乡,“联村共建”模式推动红利共享:以旅游资源富集的结巴村为“领建村”,联动错久村、罗池村、错高村、杂拉村4个“联建村”整合资源,既补上薄弱村落的发展短板,也同步提升景区承载力与旅游品质。2024年,错高乡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61.46万元,其中“100万+”村3个、“80万+”建制村2个,群众分红600.753万元。
巴松措背后的产业支撑
作为西藏首个自然风景类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巴松措的辐射效应持续凸显。目前,林芝市紧扣“建设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深入实施景区提升工程,以工布江达县为试点,推动核心景区旅游品质提档升级,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工布江达县以巴松措为核心,深度融入318国道经济发展带,推动多节点民宿集群崛起,同时建立“1个管理局+1家国有旅游公司+N个民营企业”模式,既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又激发市场活力。在资金方面,精准投放“318幸福旅游贷”“惠农e贷·乡旅贷”等金融产品,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资金活水。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达3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和20.1%。
基建与文化双重赋能
文旅产业的长效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与文化内涵的双重托底。近年来,工布江达县累计投资7800万元提升改造巴错公路,实现景区与林芝机场、拉林高等级公路无缝衔接,通达率达100%;投资6800万元建设景区内道路、游步道等23公里,完善交通、通信、水电等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的可进入性与游客接待能力。投资1.7亿元新建3座游客中心、2.5万平方米生态停车场、10座观景台及12座星级旅游厕所,并建成智慧景区系统,实现充电桩、智慧导游全覆盖,让游客体验感与景区承载力同步提升。
巴松措传统村落 通讯员供图
为深挖文化内涵、打造本土文旅IP,工布江达县持续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四季如画·工布江达”“户外天堂・工布古村”等文旅品牌,建设“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巴措景观大道;创编《大巴松措》《家在巴松措》《错高梗舞》等“工布江达好戏”234个,出版民歌70首,推动17个项目入选自治区、市级非遗名录;同时投入资金保护开发错高古村落,让千年文脉真正转化为发展商脉。
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发展,从个体增收到区域振兴,工布江达县正围绕巴松措这颗“绿宝石”的璀璨光芒,续写高原文旅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篇章。
文、图|记者 李论 曾育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