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楔子
又到了国庆假期,忙碌的人们又开始大规模的奔向不同的旅游目的地。而爬山是很多人喜欢的项目,但是在决定去之前,可能会有些犹豫:一家人同去,老人和小孩爬不动怎么办?
而江西上饶灵山风景区可能是考虑到了游客的顾虑,在今年的7月30日给景区的大山装上了自动扶梯。你都可以像古代的仙人一样,扶摇直上、直达山顶。

对于这样的创新改造,有的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如果爬山都不流汗了,那登顶的意义又何在呢?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想聊聊越来越多的景区给大山装电梯这件事!
02
项目简介
江西上饶灵山风景区的这个电梯登山项目,据说总投资1.27亿元,建设自动扶梯总长:753.2米、提升高度:267.5米。

灵山风景区最高峰“天梯峰”高1496米,地形险峻,素以奇石景观闻名。电梯建成后可在10分钟内将游客送达山顶,而以往游客爬山需要花费3到4个小时。
该项目于2023年启动招标,2025年8月进入试运营阶段。但因资金全部来自政府专项债且运营成本高昂,目前处于暂停状态。

而灵山风景区之所以要给大山加装电梯,主要是希望能方便游客登山,因为景区索道建成于2003年,至今已运行20年,设备老化严重,运力不足,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03
反对者说
对于给大山装电梯的做法,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对登山的意义被“亵渎”
登山一直以来都是勇敢者的象征。你能征服高山,不仅代表了勇气,更是代表了强壮的体魄。
而现在靠电梯,所有人无差别的都能登上山顶,这颠覆了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也是反对者可能最自然的反对理由。

第二,破坏山体原貌,改变景观的独特性
加装电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是会破坏自然景观的,而这种破坏也是不可逆的,从环保人士的视角来说,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第三,投入产出比难以覆盖
以前很多景区都是靠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初始的投入非常小,所以能盈利。而现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投入各种设施,提供各种服务来吸引游客。
但并不是投入越多,疗效就越好。所以在给大山加装电梯这件事情上,其实效果并不是那么显著。反而是吸引了“无痛登山”人群的同时,丧失了传统的“征服者”,所以如何平衡投入和产出,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从上面这些角度来看的话,反对者的反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再来看看赞成者怎么说。

04
赞成者说
而对于这种“无痛登上”的方式,赞成者的理由也很充分。
一、实现“游览平等”
壮美的风光,应该是大自然给予每个人的礼物。就和空气、阳光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享受。
而给大山装了电梯之后,就更好的实现了这种“平权”,让老人、孩子、行动不便者或体力欠佳的者有了平等欣赏美景的权力,这也体现了社会对多元需求的人文关怀。
二、满足现代人高效的需求
现在很多人旅游的行程都安排的很满,对于爬山时间有限的游客来说,坐电梯登顶的方式,既能节约时间,也能领略核心风光,丰富旅游体验。
对景区来说,也不会丢失这一部分游客,成为创收的多一种选择。
三、电梯也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和传统的旅游有非常大的不同。以前旅游完了也就完了,但是现在在社交媒体上晒照片成了”旅游闭环“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很多景区给大山安装电梯的行为,其实是满足了现代人”求新求变“的猎奇心理。一些设计巧妙的电梯,已经成了旅游打卡的新景点。

比如张家界的百龙天梯,和崖壁一样,直上直下,确实非常让人震撼。(如上图)

再比如千岛湖的天屿山电梯,虽然海拔只有350米,但像一根银针镶嵌在绿树丛中,这种画面也非常美。(如上图)
所以从”平权“对不同人群的关怀,旅游新趋势等角度来说,给大山加装电梯也有一定的”存在即合理“。

05
结束语
对于给大山加装电梯后,登山还有没有意义的讨论,我想并没有一个简单的“对”或者“错”的答案。
对于不同的人群,登山的意义本来就不同。有些人是为了挑战自我,磨砺心智,与天对话;而有些人只是为了登顶之后拍几张美照,然后发社交媒体。也没什么高下,更没有什么对错。
我想不可能所有的大山都会加装电梯,那就不同的大山吸引不同的人群,各玩各的呗,反正世界这么大!
但是给大山加装电梯这个事,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最后我想问:坐电梯登山和传统爬山, 你觉得可以共存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