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化浪潮席卷各地的今天,那些仍保留着原真风貌的古镇愈发显得珍贵。它们如同一本本活态史书,静静等待着懂得品读的旅人。而位于安徽歙县的渔梁古镇,便是这样一处能让时光倒流的所在——它不仅被誉为“徽商之源”,更拥有一条千年古坝,堪称“江南的都江堰”。


徽商之源:一条鱼鳞街,千年商贸史
渔梁古镇依练江而建,自公元759年成街至今,已走过千年岁月。其名源于地形:从高处俯瞰,整个古镇宛如一条大鱼,静卧于山水之间。
古镇的主街,是名副其实的“鱼鳞街”。路面由整齐划一的同色鹅卵石铺就,纹路精巧,粼粼如鱼鳞。街道两旁,是色调统一的古民居,每当黄昏降临,暖金色的阳光洒满屋脊与街面,仿佛为整个小镇披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昔日的货行、老字号与古祠堂依然静立两侧,它们曾是徽商扬帆起航、载誉而归的见证;而今,这里褪去了喧嚣,只余平淡日常中偶尔响起的烟火人声。


巴慰祖纪念馆:沉淀的家族记忆
行至街中,不可错过巴慰祖纪念馆。这座由后人修缮的宅院,本身便是明清风韵的载体。三合院格局,东西厅堂,阁楼后花园,一应俱全。馆内珍藏的康熙、乾隆御赐匾额,无声诉说着巴氏家族往昔的荣光。

“江南第一都江堰”:渔梁坝的千年守望
顺着鹅卵石小径沿坡而下,便见到了古镇的灵魂——渔梁坝。
这座始建于隋朝,由数吨重花岗岩垒砌而成的水利工程,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虽不及都江堰气势磅礴,却以精妙的结构与坚韧的守护,赢得了“江南第一都江堰”的美誉。站在坝上远眺,练江水色尽收眼底,不难想象当年码头上百舸争流、商贾云集的盛况——这里,是无数徽商“梦开始的地方”。

舌尖上的乡愁:一碗馄饨的滋味
在渔梁,历史不只在眼中,也在舌尖。要想品尝最地道的徽州馄饨,此地是不二之选。采用纯手打“四方皮”,皮薄如蝉翼,馅料鲜美无比。若能佐以一勺猪油渣或本地土辣椒糊,风味更是绝佳。据说,这碗看似平常的馄饨,曾让许多少小离家的游子品尝时潸然泪下。

结语:风韵犹存的静好时光
如今的渔梁,虽已不见昔日商埠的鼎沸人声,但其风骨与韵味并未随光阴流逝。它的街道比修缮前的屯溪老街更为原真,斑驳墙面上,旧日店号依稀可辨。每日前来探访的游客,为这里重新带来了些许生机,仿佛古老血脉的微弱回响。


如果你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仿古”商业街,渴望寻找一处能真正触摸历史纹理、感受时光沉淀的角落,那么渔梁古镇,正静候你的到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