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景区的金字招牌正在褪色。
挂牌5A的景区数量在涨,总的收入却在下滑。当下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早已不再是以5A为唯一标准。与此同时,以万岁山为代表的,注重游客互动、情景式体验的景区,正在成为新晋顶流。
归根结底,旅游的本质是寻找一种舒适的体验。5A景区的山水给不了这份舒适,自有其他地方可以替代。
文 | 李清扬
编辑 | 金匝
运营 | 歪歪
5A景区踩坑实录
“旅游不去景区人挤人”,这是好多年前,陈茗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不想人挤人,需要避开节假日,以及避开名声响亮的景区。对后者,陈茗有个简单直接的判断标准——不去5A级景区。
去年九月初,她和男友去贵州旅游,每天接待客流量将近5万人的黄果树瀑布,压根不在她的打卡名单上。
网上关于黄果树瀑布的避雷帖铺天盖地:有吐槽动线设计差的,全程在一条单行窄道上游览,“一旦开始,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太反人类”;有恼火门票设置不合理的,“去水帘洞需要提前预约,只买门票居然无法进入”;还有恼怒大门距离景区远,半个小时的路程全都是商业街,“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好不容易走完,还要排队坐车。
她主动避开了这些,旅游的时间选择在暑假结束后,坚决不浪费时间排队。贵州安顺市是她的新晋目的地,那里被称为贵州版“小新疆”,人少景美。
安顺的行程结束之后,时间空闲下来,陈茗搜索到附近有一家5A级景区,名叫龙宫溶洞,以展示水溶喀斯特地貌为看点,开车过去不到20分钟。“来都来了。”陈茗这样劝自己,于是,她抱着“去溶洞避暑,打发时间”的心情前去了。
去的路上,她从过去在景区旅游的经验里汲取教训,给自己打预防针:景色八成中规中矩,服务大概率一般般,不能要求太高。
陈茗持有教师资格证,可免去60元门票,但从门口到溶洞,需要乘坐景区观光车,20元一人,到了溶洞,还得乘船游览,买船票是70元一人。
尽管没有出现人挤人的现象,从景区入口到溶洞,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才到。幸好是淡季,她很快坐上了船,“如果像网上说的,登船两小时,坐船30秒,我真的会发火”。
溶洞的风景确实没有带来额外惊喜,闪耀着花哨刺眼灯光的溶洞,搭配老气横秋的音箱讲解,整个体验,就像观赏了一场过时的灯光秀。
▲ 安装着花哨刺眼灯光的溶洞。图 / 视觉中国
旅途中最让陈茗想给差评的是,结束溶洞乘船观光,前往观光车换乘点时,她遇到不少当地居民拉人坐车,说此处距离观光车乘车点很远,走路需要半个小时,不想在烈日炎炎下费时间,付钱上车就行。她感到愤怒:“合着赚一道摆渡车的钱还不够,去车站的路上还要再赚一笔吗?”
这趟下来,陈茗对5A景区敬而远之的心情更加浓烈了。
相似的体验,正在全国众多5A级景区里反复上演:张家界的游客堵到半夜下不了山,涠洲岛冲淡水澡需要额外花钱,三亚天涯海角旺季门票81元,但看点只有两块石头,打上黄鹤楼logo的柠檬水一楼10元,四楼18元……令消费者有心理落差的地方在于,5A级景区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关怀的部分却不多——风景的确好,但相应的配套也的确糟心。
在北京生活的戴菲菲是四年前去的广西桂林,旅途中最令她不适的经历,发生在象鼻山。那是桂林市中心一个沿水而建的公园,她原本以为可以靠在岸边远眺象鼻山,但没想到,视野之内,竖起了绿色挡板和竹子篱笆,将远处的象鼻山挡得严严实实。想和象鼻山合影,可以,花55元买门票进入公园。
戴菲菲对桂林的好感,从象鼻山开始有了一道裂缝。和她一样不满的游客不少,指责景区为增收遮挡景点。象鼻山景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主动移除遮挡物,自2022年除夕(1月31日)起全面免费开放,需要在官方平台提前预约。
除了象鼻山,戴菲菲还报了一个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价格不低,上午乘坐竹筏浏览漓江,下午去20元人民币背景图打卡。成团之前,她曾反复确认过,没有其他费用和隐藏消费环节,但没想到,中午还是被带入了包装成侗寨的银饰市场,不得不在那里消磨了数小时才离开。
除此之外,她还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大量关于桂林旅游的吐槽:吃粉有“阴阳菜单”,游客和本地人价格不同;景区打车,黑车众多,司机会坐地起价。
▲ 社交媒体上关于桂林旅游的吐槽。图 / 小红书截图
这让戴菲菲觉得,好像整座城市都在为旅游业赚钱服务,“空气里头写满游客来了,每一处风景都明码标价”。
游客们一旦失望,便会用脚投票,结果结结实实地反映在收入上。今年4月29日,“桂林旅游”披露财报,称一季度营收8262.71万元,同比下降6.63%。而在2024年,其年度营收仅为4.32亿元,同比下降7.58%,年度净亏损共计约2.04亿元。“桂林旅游”在2024年财报中解释,之所以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区域市场竞争加剧、桂林特大洪水等因素影响”,导致去年游客接待量同比下降8.12%。
即使是手握“甲天下”、头顶5A的景区,也会成为被抛弃的一方。
有流量,才是王道
游客们开始主动避雷5A景区,但5A景区的数量却连年在增长。
中国5A级景区的历史,要追溯到2007年。中国的第一批5A级景区,在这一年由当时的文化部认定并公布。从2017年到2024年的17年间,5A景区的数量从66家累计增加至358家,其中,光是2024年就增加了50家。
根据2003年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5A景区评分占比最大的一项,名叫“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总分达到1000分,5A景区的评分需要满足950分及以上。在一些专注文旅营销的企业分析中,这部分内容指向的关键点是生态停车场、3A级厕所、无障碍设施等基础建设。
第一批5A级景区,自然是大家都知道的名胜古迹:故宫、长城、颐和园、九寨沟……但最新入选的景区,有的人可能压根没听过:河北的衡水湖,被游客评价为“实际上跟公园没有区别”;山东的周村古商业街,“看起来就是一条没有亮点的小吃街”。
▲ 第一批5A级景区之一的故宫。图 / 视觉中国
和学历贬值一样,当5A景区开始“扩招”,A系列头衔的含金量也开始下降。
根据文旅部数据,2012年,全国A级景区的全年收入为2893亿元;到了2024年,景区数量飙升至16541家,收入却只涨到4814亿元,折算下来,平均单个景区的年收入,从2012年的约4800万,跌至2024年的不到3000万。
其中一些5A级景区,也出现了亏损。除了桂林旅游,闻名世界、累计接待外国游客164万人次的张家界,5年亏损超13亿元,比桂林旅游亏空更大。因无法偿还债务,去年张家界向法院申请重整。旗下拥有西安大唐芙蓉园的曲江文旅,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3.67%,归母净利润亏损4360.89万元,同比下降2161.76%。
值得注意的是,5A景区的收入虽然减少,但这两年,出行游客的数量却在增加。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游客的人均每日花费为113.15元。而5年前,2019年的五一,这个数额是150元。不止五一,春节期间,人均每日旅游花费也从2019年的176.90元降至2024年的166.85元,下降了5.68%。
换句话说,出去旅游的人变多了,但愿意花的钱却变少了。旅游消费正在变得谨慎,趋向于更有性价比、更值回票价的项目。对戴菲菲来说就是如此,往年去走一趟商业街,高低得买下一两个“美丽废物”,现在再遇到,秉承一个走马观花,能看绝对不买,想买掂量再三。
并不都是变抠了,对应的是,这两年,各地景区的门票价格也频频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5A级景区的平均门票价格较2019年上涨约30%。今年5月12日,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门票从10元上涨至85元,涨幅之大,令人吃惊。
5A景区也在面临游客们的重新审视。多年接触文旅操盘和运营的商业博主纯利小五郎告诉每日人物,上个月,西安某老牌5A景区因近年来流量下滑,营收减少,请他帮忙从运营策略、流量等方面重新规划。该景区有一个大型情景剧,“灯光舞美样样都很突出,但在互动性上弱了一些,现在一些年轻人来看,会感到有些无聊,吸引力在降低。”
当下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不再以是否为5A为标准。在这个时代,太多来自游客的真实反馈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广泛传播,引起了大众对5A景区的“祛魅”。
在纯利小五郎看来,过去文旅行业的解题思路是看重基建和配套,换句话说,一个景区的配套做得好不好,譬如厕所修得好不好,是能否得牌的重要因素。
▲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评定细则。
评上了5A级景区,相当于旅行社带团这一渠道的获客上了保险,“但现在火的那些景区,老君山、袁家村,很多游客都是从社交媒体过来的。现在更注重影像,影像是传播的源头。”
张东亮是老君山出圈爆火的操盘手之一。他的运营方式也聚焦在影像,为老君山拍摄能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传播的内容。2021年,他为老君山拍摄的视频破圈,也是在这期间,老君山的营业额有所增长。
在他看来,社交媒体喜爱的、能戳中人们心窝的,大多是美好的、让人心生向往的东西,“每个景区,能找到一两个不管怎么拍都能火的地方,那就反复拍”。
判断一个内容能不能火,纯利小五郎的方法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任何成本,“交给平台的自然流量去判断,能火的就继续发力,不能的就换一个方向”。他曾经给大理的一家咖啡厅做过运营,一条视频爆了之后,给咖啡店线下带去了将近10万的人流量,“换成旅行团,想达到这波客流量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一旦被流量选中,裂变的速度非常惊人。
但过于看重流量、追求热点,“有的老板会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容易陷入同质化的陷阱。喝摔碗酒、打铁花、舞龙舞狮,什么火做什么,流量的风来了又走,剩下一片贫瘠、没有自己的东西生长起来的土壤,“什么都没落着”。
5A景区集体建造古城就是一个例子。张家界大庸古城在投入建设之时,正值全国古城建设如火如荼,全国不少地方开始斥巨资打造仿古项目,没有古城,就凭空建造一个出来。从立项到开工,大勇古城仅用了3个月,结果便是沦为空城。
近两年以来,找纯利小五郎求医问药的多数是中小型景区,许多老板并不是专业做文旅出身,更多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有不少来自焦煤、能源行业的老板,觉得实体文旅是现在国家推进的风口”,还有一些早期做房地产工程,“手上有资源,转型来做酒店或者康养度假区之类的”。
咨询寻求合作的时间点并不是在项目开始之前,而是做了一半,甚至做完了,“才发现运营走不通”。据他观察,多数5A景区有国资托底,比中小型景区显得更“从容”一些,自负盈亏的背景让中小型景区的老板显得更加焦虑,“有的焦虑有流量却没消费,有的焦虑只有节假日的时候流量才好,日常几乎门可罗雀,如果不在节假日把消费拉上去,那基本一年就百忙一场。”
一些5A景区也在尝试自救。今年五一,宣布破产的河南龙潭大峡谷发布了门票优惠政策:80元门票自购买之日起一年内,可多次免费入园,同时叠加了其坚持了多年的平价商品策略“冰棍1元、矿泉水2元、黄瓜2.5元”,被网友冠以“良心景区”称呼,成为五一热门景区,游客接待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无独有偶,老君山自2017年起坚持在国庆假期推出“1元午餐”,成功吸引了游广泛关注。老君山于2019年出圈,到了2023年,接待游客量就超过了450万,营收超过10亿。
▲ 老君山和龙潭大峡谷为了吸引游客推出的优惠活动。图 / 微信公众号截图
不再寄情于5A的山水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古往今来,纵情山水,一直是旅行的目的,山水之大,天地辽阔,万事万物都是知己。而很大一部分5A景区,也是因为有独特的山水可以欣赏。
可是,当景区大门越来越远,当配套的商业街越来越同质化,当价格越来越高、体验越来越差,那些以山水为卖点的5A景区,也会渐渐地退出中心。
归根结底,旅游的本质是寻找一种舒适的体验。5A景区的山水给不了这份舒适,自有其他地方可以替代。
今年暑假,80元玩三天的万岁山武侠城,在社交媒体上火得一塌糊涂。在许多景区门票过百的情况下,万岁山80元的定价让人眼前一亮,吸引了一众“穷鬼”年轻人蜂拥而至。万岁山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万岁山武侠城实现入园人次1024.2万,平均下来,每日平均入园人次超5万,每日平均营收超300万元。
万岁山就像一个大型剧本杀,以大宋武侠文化为背景,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节目单,园区一天有接近百场演出,可堪称“节目等身”。还有几百个NPC,随时随地与游客进行剧情式交互,解锁隐藏剧情。
▲ 万岁山武侠城园区上演实景演出。图 / 视觉中国
中国旅游研究院3月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度假区发展报告(2024-2025)》指出,当前旅游景区度假区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建设,通过旅游演艺、情景表演、游戏互动、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增强游客的认同感和记忆点。
戴菲菲今年暑假在庐山旅行时就感受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老牌的5A级景区,庐山如今不算景区里很有流量的那个,甚至略微有些没落。庐山的牯岭镇是一个建在半山腰的小镇,比起其他景区,镇上物价不高,奶茶十几元一杯,一顿足够一家三口吃饱的晚餐人均六七十元。小镇并非是人为打造出来仅供游客,而是住着不少当地居民。
那几天,戴菲菲带着女儿爬了五老峰和三叠泉,后来去如琴湖,刚下车,扮成李白的NPC已经和周围的观众开始了斗诗大赛,小朋友参与背诗,获得银票奖励,可以兑换礼品;湖面上有人泛舟,穿着汉服的女子会在小舟上跳舞;往湖中心走,咖啡馆里有人在弹唱民谣。“这种丰富性非常好,很松弛很愉悦。”
戴菲菲理想的旅行是,愿意为它付出体力、金钱,但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份平和、宁静的情绪,不会遇到恶劣的服务,不会有坑钱的陷阱,即便不是5A景区,她也认为值得一去。
▲ 坐落于庐山半山腰的牯岭镇,在夕阳下亮起灯光。图 / 视觉中国
就像江苏溧阳,也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气质上不疾不徐的小城,有湖光山色,但没有商业化浓厚的街道,没有山水实景演出。她几乎没感受到自己是游客,“没有人天天盯着我花钱,我有很多选择空间,在景区,想看什么就去看,想坐竹筏就去坐,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是戴菲菲想要的“在地感”,“像一个本地居民一样生活”。
(除纯利小五郎、张东亮之外,其他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文章:
[1] 《出去玩的人这么多,这些景区为啥倒闭了?》,谷雨数据
[2]《耗资24亿元、亏损超10亿元!当地承认“决策失误”......》,中国新闻社
[3] 《中国最知名的旅游胜地,巨亏10个亿 》,网易数读
[4] 《旅游巨头五年吃空10亿,5A的镀金招牌不灵了》,数据多棱镜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