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前三天,福建省各地特色文旅活动丰富多彩,非遗体验、文博演艺、滨海休闲、乡野度假等文旅产品亮点纷呈,景区景点、街区商圈、文博场馆全点位“人气爆棚”,客流峰值不断刷新,假日文旅市场“热力全开”、活力尽显。各地假日服务保障工作得力,全省假日文旅市场运行安全平稳、规范有序,未收到旅游安全事故、重大旅游投诉报告,未发生重大负面舆情。
文旅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各地多元活动与特色体验交织,市民游客出游热情持续高涨,全省假日文旅市场热力澎湃。
假日前三天,全省监测的4A级及以上景区累计接待人数401.2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9132.9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18.4%。5A级景区累计接待人数143.5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022.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5%和20.8%,其中三坊七巷人流量接近48万人次,武夷山、鼓浪屿、泰宁风景旅游区、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厦门园林植物园接待人数均超过10万人次;屏南白水洋鸳鸯溪、太姥山和鼓浪屿接待量同比增长明显,增速均超过40%。
沉浸式文化体验受追捧
假日期间,全省联动推出185场非遗主题活动,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文创市集、技艺传习等文化体验活动备受欢迎,“品文化”成为假日文旅消费新风尚。
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华彩,盛世传承”系列活动、福州“龙光焕发·非遗国潮”上下杭国庆主题系列活动、泉州“世遗烟火·非遗万象”闽南文化非遗周系列活动、漳州“闽南大观园·偶戏双联”系列活动等有力拉抬假日旅游人气。假日前三天,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人流量29.05万人次、同比增长27.5%。
文博展演热度不减,福建博物院抗日专题展览等特色展览与XR大空间沉浸体验展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备受欢迎;漳州市博物馆“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人气爆棚。假日前三天,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累计达75万人次,单日累计参观人数最多达30万人次,其中福建博物院的单日最多参观人数突破2.1万人次,漳州市博物馆的单日最多参观人数突破1.5万人次;全省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45.43万人次、同比增长18.68%。
新业态场景焕新文旅体验
全省创新文旅演艺、夜游体验等多元消费场景,解锁文旅感官新体验,集聚火热人气。
《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最忆船政》《月映武夷》《印象·妈祖》等沉浸式演艺项目持续上演,假日前三天,《印象大红袍》累计演出27场,观众2.57万人次、营业收入428.3万元;《屿见闽南·时光幻境》累计观众1.74万人次、营业收入159.73万元。钢琴大师马克-安德列·哈默林独奏音乐会为市民游客带来高水准艺术享受。
周末戏相逢、文旅脱口秀、国潮演艺周等特色演艺活动全方位点燃假日文旅市场热度。脱口秀形式推介文旅,成为兼具文化厚度与市场温度的福建文旅新名片,线上“金句合集”视频全网覆盖1.65亿人次,微博话题互动量超1590万次。“周末戏相逢”福建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福州曲艺专场走进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让观众直观感受福州传统曲艺的独特魅力。夜间文旅消费持续繁荣,福州“龙光焕发·非遗国潮”上下杭国庆主题系列活动、龙岩连城“非遗沉浸 双节共欢”非遗奇妙夜等特色夜游活动亮点频现。
各地新产品、新玩法强势引流,为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第七届ANE&弥漫纪Plus动漫嘉年华成为Z世代游客打卡热点,南平“微醺武夷茶啤嘉年华”创新茶酒体验,全方位拉满游客体验感。假日前三天,全省1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合计接待480.23万人次,文旅消费收入48520.95万元。
县域特色玩法成假日新宠
“反向旅游”热潮持续升温,县域与乡村旅游热度一路攀升,赏山海、逛市集、品乡宴、享野趣的假期体验愈发鲜活。
平潭68海里景区、坛南湾等地人头攒动,逐步迎来客流高峰。福州闽清九野小镇“稻梦空间”丰收季活动、永泰“晒秋游”“庄寨游”“山水游”线路受欢迎。三明泰宁古城13家商户同步推出“邀您喝杯茶”活动,50个美丽乡村打卡点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南平推出和平古镇“唐韵风华夜”、首届环玲珑溪闽赣路跑、云上念山“梯田稻香入云端”农耕民俗体验等秋游热门场景,宁德“福鼎阿勒泰”楮楼村、嵛山岛“海上天湖+环岛风光+渔村体验”全新旅游线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假日前三天,平潭坛南湾、68海里景区、南平和平古镇分别接待游客4.45万人次、3.16万人次和2.46万人次。(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