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成果总结会在宁夏大学中卫校区举行。会议全面总结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一期、二期成果,并正式发布“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标志着宁夏文旅资源管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新阶段。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历时近两年完成对全区5个地级市、22个县(区、市)的全覆盖普查。最终登记文旅资源单体达31872个,包括实体资源26706个、非实体资源3245个、集合体资源1921个,首次全面厘清了宁夏文旅资源的数量、类型与空间分布格局。此次普查突破传统普查模式,综合运用GIS、RS、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室内预研+野外核查”的高效流程。通过自主研发的支撑系统,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资源预名录核查补报与信息采集全流程管理。产出涵盖分类标准、技术规程、资源地图集、开发利用指南等的“8+1”成果体系。
承接一期普查成果,二期项目由宁夏大学牵头打造“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聚焦数据治理、技术融合、功能建设、安全合规四大核心领域,实现从“数据收集”到“智慧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数据治理上,在继承一期成果基础上深度清洗处理全区31872个文旅资源单体,同时拓展归集图片、视频、三维模型等多媒体信息10263条,实现“一资源一身份证”精准管理。在技术融合上,引入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构建语义网络与智能决策体系,完成从“静态普查”到“动态智理”的跨越。此外,系统涵盖资源管理、数据统计、评价分析、决策支持等核心模块,搭载14类专业评价模型,可快速完成资源品质分级、开发潜力测算、生态保护风险评估等工作。
自治区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成果总结会的召开与系统平台的上线,不仅是宁夏文旅资源普查工作的圆满收官,更是全区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新起点。“未来,宁夏将以数据为纽带,持续推动文旅资源保护与开发深度融合,让‘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文旅名片在智慧赋能下更加亮丽。”(记者 闻海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