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0月4日电 题:宁夏石嘴山:老矿区变打卡地
新华社记者邹欣媛
国庆长假,在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红砖厂房、老式汽车、矿工食堂……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离开了几十年,没想到这些建筑还保存完好,路上人群熙熙攘攘,不禁让人触景生情。”专程从江苏来此的张女士说。
漫步于贺兰山腹地的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街道,“穿越感”油然而生。石炭井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鹏说,为了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当时数万名矿工从五湖四海奔赴贺兰山腹地,建矿采煤、修路架桥,将这里打造成重要工业基地。历经矿区资源枯竭和贺兰山生态整治,如今完好保留的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厂房、学校、医院等遗址,成为年代剧的“天然摄影棚”,目前已有30余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拍摄,年游客量较2020年翻了6倍。
“影视+文旅”带活产业也富了居民。王鹏说,政府提供免费的拍摄场地,盘活焦煤公司闲置宿舍、食堂,建成演员公寓和中央厨房,周边餐馆的生意也越来越火。
63岁的葛义红是 “勘景专家”,曾帮《万里归途》剧组找到经典的“红湖”场景。“在石炭井工作生活了40多年,这里的沟沟坎坎我都了如指掌,我希望将石炭井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们。”她说。
位于城区的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同样热门。“十一”假期,游客们在“工字广场”的雕像前合影留念,在“五湖四海路”缅怀为“三线”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辈,在公园内的火车站体验乘坐绿皮小火车的乐趣,在贺兰山陶瓷艺术馆亲手设计制作作品……
“公园的前身是神华宁煤大武口洗煤厂,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2016年正式停产。2019年,大武口区正式启动工业遗址公园的建设,废弃的旧厂房变身城市文化公园,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复活’。开园近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已超百万人次。”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工作人员张启辉说。
据了解,石嘴山市作为宁夏工业的“摇篮”,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现有工业旅游资源点48处,其中,大武口洗煤厂、石炭井矿区等工业遗址最具代表性。2024年,《石嘴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正式施行,当地通过立法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旨在进一步推动工业旅游发展,凸显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大武口区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局长朱玉红告诉记者,未来,他们将推进石炭井服化道一体化、餐饮住宿、沉浸式文旅体验等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串联贺兰山生态景观以及其他工业遗址,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线路。
“我们要让工业遗址不仅是‘打卡地’,更是传承文化、留住记忆的载体,让老矿区持续焕新,让居民共享发展红利。”朱玉红说。(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