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邯郸待了三天,本来不打算去响堂山石窟的,听说那里的佛头多数被盗去了国外,看着心酸
同伴想去,就去了
幸好去了,北响堂的大佛、南响堂的飞天,很惊艳
在邯郸的三天里,去了邯郸博物馆、磁县北朝博物馆和邺城考古博物馆
邯郸博物馆,讲述了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的邯郸故事
磁县北朝博物馆和邺城考古博物馆,说的是北魏、东魏、北齐的北朝故事
而响堂山,会讲一个北齐的故事
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终结了十六国乱世,开启北朝
149年后,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17年后,短命的东魏被北齐取代
北齐存续28年,留下许多笑容美丽的佛像和暴虐嗜血的帝王传说
北齐,被很多人称为“禽兽王朝”
北齐从建国到被北周所灭,只有28年,28年里换了6位皇帝,6位都没有活过32岁,要么暴病横死,要么被杀
开国皇帝高洋,继承父兄遗志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后建立北齐
文宣帝高洋前半生英明神武,劝农兴学、肃清吏治使国力鼎盛,征伐柔然、突厥、契丹和南朝陈,拓展疆域,是突厥可汗眼中的“英雄天子”
后半生荒淫暴虐、纵欲酗酒,涂脂抹粉着女装上街,或者在宫中裸奔;残暴嗜杀,逢醉必杀人,砍杀肢解宠妃用其腿骨制成琵琶,自弹自唱:佳人难再得
前半生天使,后半生魔鬼,有人说后来的高洋是得了精神病,也有人说他是为了震慑对手假装疯癫
史书上的只字片语已无从考证高洋的真实想法,只能在小说中体会北齐的荒唐与残暴
就是这样一个嗜血的年代,却创造了艺术的高峰
知道北齐,是因为北齐的佛像
从青州的微笑
到定州娇憨柔美的供养菩萨
再到邺城大名鼎鼎的龙树背龛和傲娇小弟子
一路追星,被千年前那些不染尘埃的笑容深深打动
中原的富庶养育了豪门大族,他们垄断了政治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促成了文化的灿烂
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命如草芥的至暗年代,工匠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来世,在手中雕刻的佛像上寄托梦想中的美好
痛苦荒诞的现实,与温暖慈悲的笑容,形成诡异的对比和一种美到极致的撕扯
统治者亦将佛教当作维稳工具,宣扬今生受苦、来世享福
继北魏以皇家之力营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之后,北齐第一位皇帝高洋下令建造响堂山石窟
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个是国都邺城(今临漳境内),一个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太原到邺城之间有一大要隘,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
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文宣帝高洋下令在滏口陉东口的鼓山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往来于两都之间的避暑、礼佛之地
南北朝时的《永初古今山川记》记载:鼓山“有二石,南北相对,其形如鼓”,又因“石鼓鸣则兵交”、“人传石鼓连空响”的传说,鼓山又名响堂山
响堂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末年,主体工程完成于北齐时期,隋、唐、宋、明清及至民国都有续凿和补修,雕刻工程延续了1000多年
石窟分南响堂、北响堂、小响堂3处,现存洞窟30多座,造像5000余尊
南北响堂相距约15公里,先去北响堂
北响堂位于鼓山西麓
可以在门口坐景交上山,一路经过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宋塔、常乐寺、财神庙,最后到达北鼓山西腰的石窟群
上去站站停,下来直达停车场
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是两组地下通道相连的圆形建筑,地上一层展示响堂山石窟和常乐寺的一些文物
往下走
地下一层有通过三维数据获取建模后处理复原的北响堂刻经洞毁坏前旧貌
有通过3D数字打印技术完成建模和打印的6件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响堂山造像精品
过道里,头顶是飞天,脚下有随着你的脚步绽放的莲花
步步生莲,好运连连,设计巧妙且精美,只是消散太快,都来不及拍下来
后面一个展厅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走马观花
第二站,宋塔
第三站,常乐寺
北齐时北响堂有上下两个寺院,半山腰的石窟区叫鼓山石窟寺,山脚下的砖木建筑,叫智力寺,宋代嘉祐年间改名为常乐寺,沿用至今
常乐寺旧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称,但在金代被大面积焚毁,宋金之后有修复,上世纪四十年代再次被焚毁
关门了,看网上图片,里面的佛头都不在了,毁损的、盗走的,只有佛身依旧静静地坐在蓝天下
再往上是财神庙,应该是新建的
财神庙对面有步道可以上到石窟,我们选择继续坐景交车上去
景交车终点,有个仙人洞,猜里面是谁?
白娘子和小青,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跑到河北来负责姻缘了,还收了不少锦旗呢
北响堂九窟要再往上爬几十个台阶,有点陡
从北到南、从左到右分别是:隋佛龙洞、文官洞、大佛洞、宋洞、关帝洞、释迦洞、二佛洞、刻经洞和大业洞,其中刻经洞、释迦洞、大佛洞北齐窟
入口左转路过关帝洞,先进去看下
关帝洞开凿于明代嘉靖三年,进深2米,宽2.8米
窟顶雕有精美莲花,左右壁及上侧雕千佛
关公居中而坐
常见的关公像都是右手捋须,左手托观《春秋》,这里的关帝右手拿《春秋》、手腕放在右膝上,左手抚膝,一双炯炯有神的丹凤眼看向远方
可能是书读得累了,放下《春秋》,看看郁郁葱葱的夏天,休息休息一下
只是,右手拿的书不见了,一部美髯也不见了,左右两侧的关平、周仓都被盗走了
最北边的隋佛龙洞,建于唐宋,深3.4米、宽4.4米
正壁是唐代雕凿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左右壁是宋代雕刻的龛像,可惜佛头几乎被偷盗一空
门口的石栏上,一只鸟儿啁啾一声,它说它的老老老祖母看到是哪个坏蛋盗走的,但是它们力气小,拦不住
隋佛龙洞右边是明代的文官洞,窟深3.8米、宽5.2米
门边有两块碑,碑首有两条龙正开心地玩一只火球
门边两只小狮子,被人摸了几百年,脑门儿都摸亮了
正壁大龛内坐着释迦,左边是骑狮的文殊,右边是骑象的普贤,头都没了,你说这佛菩萨也太好说话了,怎么就不收拾那群盗贼
左右壁各有一位身着朝服的供养人,文官形象,因此得名文官洞
再右边,往上走几级台阶就是响堂山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的北齐大佛洞
门口的石狮子早被摸得没了脾气,顶着油亮亮的大脑袋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是个中心方柱式塔庙窟,前室是响堂特色的“覆钵式塔形窟”,已经坍塌风化看不出什么来
主室呈方形,平顶,高12.5米,宽13米,深12.5米
中心方柱三面开龛,龛内造像均为“一佛二菩萨”组合,方柱后壁上部与山体相连,下设甬道,供礼佛时通行
方柱正面,释迦牟尼端坐帷幕帐形龛内,面相圆润,笑容慈和
坐像通高5米,是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
主佛背光精美,四层纹饰用连珠纹相隔,七条火龙在缠枝纹、云龙纹间嬉戏出没,雕塑结合绘画,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精巧生动
可惜,游龙所剩无几
转到中心柱左壁龛
龛中左胁侍菩萨姿态优美:右腿直立、左腿微曲、左足点地,袒上身,系紧身裙,裙腰外翻
腹部微隆,胯部向一侧挺出,披帛自肩部自然下垂,丰腴又不失窈窕,动感十足
北齐造像不再是北魏的秀骨清像风格,已经有了唐代造像“浓艳丰满,细腰斜躯三道弯”的仪态
左壁龛的顶部有四个小龛,三龛各有一尊小佛,有一个龛是空的
据说空的这个是高洋的祖父高欢的“陵穴”
证据之一是大佛洞中佛龛两旁雕刻的畏兽
因为形象凶恶,早期墓葬中常被用作镇墓兽
但是又据考证,这个被怀疑为高欢墓穴的小室,更可能是佛塔顶部的天宫,用来存放舍利这类的佛教信物
留个神秘的问号,穿过中心柱后面的甬道来到右壁龛
右壁龛大佛左手边的石壁破了个洞,刚好可以看到正面龛中的大佛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把头伸到这个小小的洞口,说点关于过去未来的悄悄话?
除了中心方柱,窟中四壁还凿有十六个小佛龛
龛内佛像为后世补刻
龛上精美的宝相花浮雕可是北响堂山石窟特有的珍贵遗存
阳光透过石窗,落在精致唯美的花朵上
曾经的色彩与华丽隐约可见
四壁的基坛上坐着神态各异的神王
大腹便便的力士卖力地扛起菩萨的莲台
据说前壁上曾经有国内石窟中最大的一幅“帝后礼佛图”,已经坍塌不存了
大佛洞右边有一个宋洞,进深1.5米、宽3米,甬道左侧有“宋康定二年新修七佛记”的铭记
正壁大龛内雕一铺七身像,右壁刻七佛,都已残缺不全
宋洞右边是关帝洞,关帝洞右边上去几个台阶、穿过月亮门,是北齐释迦洞
释迦洞跟大佛洞一样也是中心方柱式塔庙窟,深10.3米、宽7.8米、高6米
覆钵式塔形,前廊后室,前廊还在,四柱三开间
窟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长裙裹体,右腿微曲,立于莲台之上,裙衣贴体,衣纹简洁,已有曹衣出水的风格
窟门纹样富丽堂皇,认得有缠枝纹、火焰纹、连珠纹,还有啥?
窟门上方原本有一双飞天,如今只余飘带飞扬
后室有中心方柱,正面大龛内一尊大佛端坐莲台,二弟子二菩萨侍立两旁
佛背光的火焰纹熊熊燃烧,佛的手指断了,佛头看上去也是新换的,可恶的盗贼真不怕遭报应
莲台前端坐的供养人的头也不见了
莲台下的大狮子眉头紧蹙,一副想追出去抓贼可家长不让的愤懑模样
方柱左、右及后壁的上部与山体相连,下部形成甬道,石壁的墙上坐满了菩萨
咦,这不是畏兽吗,它怎么也在这里
发现一尊怕热的菩萨
别人打坐都是干干爽爽气定神闲,只TA跟我一样大汗淋漓
其实这些菩萨原来都是有颜色的
释迦洞侧面还有两个小型龛窟,一个空了
另一个是明代的三教洞,宽1米,进深1.5米
座上三尊像,释迦佛居中,左右分别坐着老子和孔子,儒、释、道三教欢聚一堂
一个大耳朵的弟子正与道教教主聊得投机
原路返回,月洞门外
现世安稳
双佛洞、刻经洞和大业洞在南区的石阶上
双佛洞跟刻经洞形成上下结构的塔型窟,上层的的双佛洞被一道铁栅栏锁住了,没开门
响堂山遗存大量摩崖刻经,是北齐最重要的刻经地之一
下层的刻经洞里,就有《维摩诘经》全本、《弥勒成佛经》、《佛说孛经》、《无量义经偈》等等,且有《唐邕写经碑》记载刻经经过
刻经洞雕凿于北齐,进深5.3米,宽7.7米,分前廊后室
主室方形顶部雕刻莲花,精美富丽
刻经看不懂,拍两张照片吧
刻经洞旁边是大业洞,建于隋代大业七年,进深1.8米、宽2.15 米,窟形不规则,左壁前部有一块大立碑
左、右、正三壁满刻大小佛龛,佛像已经毁得差不多了
叹息间发现门外的石头上有个大手印,不知是哪位大侠留下的
九个窟很快走完,跟想象中的宏伟有点差距,关键是毁坏太严重,谁干的?
577年,北周灭北齐,周武帝入邺城推行禁佛令,响堂山石窟遭到第一次严重破坏
近代,经卢芹斋等文物贩子之手,包括响堂山在内的石窟艺术品被大肆偷凿,辗转流落于国外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2009年至2013年间,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还搞了个“响堂山石窟造像特展”,在各博物馆美术馆巡回,展出流失海外的响堂山石窟造像
看下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三尊精美绝伦的响堂山石窟佛菩萨头像
佛说莫生气莫生气,但是,真憋气啊
北齐存续的时间只有28年,差不多是石窟凿成、国家覆亡
580年,北周权臣杨坚平定邺城叛乱后,下令焚城,将当地百姓南迁
不少参与过修建石窟的工匠选择回到洛阳老家,“北齐造像模式”被带回洛阳,直接影响了龙门石窟中的晚期造像风格,开启隋唐的写实与浪漫
坐景交车下山,去15公里外的南响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