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当日15时,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732.9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373.2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12%和5.53%。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累计接待群众135.64万人次。
假期前四天,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563.2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6380.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39%和5.42%。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累计接待群众513.87万人次。
假日期间,全省文旅活动丰富多彩。各地围绕国庆、中秋主题,精心策划文艺演出、非遗民俗、数字文博等主题活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月满华诞·幻游三国”主题文化活动,乐山大佛景区举办“中外同唱·家国欢歌”万人红歌合唱,峨眉山金顶创新开展无人机升国旗展演,甘孜州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暨“万人赏月颂中秋”文艺汇演,南充推出“百城百艺”川北灯戏专场展演,绵阳涪城区举办以无人机灯光秀、经典川剧秀、环金西湖亲子彩虹跑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之眼·涪江回响”系列活动,吸引广大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视听盛宴与互动乐趣。德阳推出“跟着央视秋晚游德阳”系列活动,设置多项沉浸式体验项目,引导游客跟随秋晚足迹,探索德阳城市新玩法。
重点A级景区人气持续高涨。全省18家5A级旅游景区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总量均超2024年同期水平,前四日累计接待游客281.9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30.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38%和3.45%。三星堆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九寨沟景区等热门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多次达到单日最大承载量。相关景区通过提前预约、分时段限流等措施,有效保障游览秩序与安全。宜宾在蜀南竹海、李庄古镇等关键点位运用“无人机巡航+5G实时传输”技术,构建空地一体监测网络,为前端指挥调度与人员车辆疏导提供精准研判依据,有效缓解假日交通压力。
新业态新场景有力促进文旅消费。各地围绕“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多形式呈现四川全域全业态秋季“文旅+”新产品、新体验、新场景。沉浸式主题活动、科技赋能项目、低空体验及文体旅融合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成都彭州举办“浪漫国庆・爱满音缘”主题活动,推动“旅游+婚庆+音乐”融合发展,打造可参与、可传播、可消费的浪漫节庆场景;自贡推出“夜游釜溪”,杂技快闪、汉服渔灯巡游等活动接连上演;宜宾推出“夜游三江”“畅游两海”“漫游江岸”三重宠客礼遇,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内江隆昌举办5公里环湖欢乐跑、草坪音乐节、崖壁灯光秀等,显著提升景区吸引力与消费带动力。双节期间,川超赛事密集举行,全省各地持续开展“跟着川超游四川”主题活动,搭建城市主题创意集市,推出“看川超游景区、看川超品美食、看川超住民宿”等惠民活动,为游客打造多样化体验。
为保障游客体验,全省文旅系统严格落实市(州)及5A级景区督导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及“日报告”制度。各地还积极开展暖心暖客服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702人次,检查文旅经营主体及景区11010家次,确保文旅市场规范有序运行。节前发布的十二条“国庆中秋主题旅游线路”也为游客提供出行参考,全省共推出1300场文旅消费促进活动,联动500家景区实施惠民便民举措,让游客深度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全省5万余支志愿服务队伍、60余万名志愿者在景区、交通枢纽、赛事现场等开展志愿服务;雅安、宜宾、遂宁、都江堰、简阳、康定、威远、隆昌、阆中等多地推出公共车位免费停服务;此外,多地还优化“柔性执法”、增设临时停车位等便客措施,为广大游客营造暖心、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