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原平,红旗影剧院是当之无愧的“城标”——红漆大门配鎏金大字,青砖外墙被擦得发亮,连屋檐下的雕花窗棂都透着气派,是原平人逢人便夸的骄傲。那时谁家办喜事、孩子满月,必来剧院前照相,我16岁时牵着4岁的小弟留影,他怀里抱着家里最金贵的收音机,身后“红旗影剧院”五个字,成了照片里最亮眼的背景。
当年影院放映《地道战》,票要提前三天抢,没票的人扒着门缝往里瞅,墙头上都蹲满了人。散场后,街上全是讨论剧情的声音,有人模仿台词,有人比划动作,热闹能飘半条街。它不仅是看电影的地儿,更是原平人的“社交场”,藏着几代人的热乎记忆。
如今再回原平,红旗影剧院仍立在老地方。红漆门虽添了斑驳,鎏金大字也失了些光泽,旁边起了玻璃幕墙的商场、亮着霓虹灯的新影院,可仍有人站在它跟前拍照。它像个沉默的守望者,见过当年挤在门口等票的喧嚣,也看着如今街头的车水马龙,静静立在时光里,把原平的巨变,都藏进了门楣的光影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