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在福建的大山里探寻古迹古建筑、古镇古村落,今天来看福安市晓阳镇晓阳村,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因绝佳的自然环境还是著名的康养小镇。
关于晓阳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明万历《福安县志》载:“晓洋,土人善搏,俗谓殴洋”。其中还讲述了:“殴洋谢统四(即晓阳谢氏先祖,名文通,号金眼,行统四)者,眼赤睛,谓谢金眼。于嘉靖丁亥岁,坑徒周六寇(犯)州境,御史刘廷餐簋行部。延平(今南平)闻之(寇侵消息),夜兼程由古田县山径赶福安,命知县韩洲领(谢统四)殴洋兵应援击退贼寇。……”等历史。
另一种说法是晓阳镇因地处高山,很早可见到太阳,又有一个小盆地,取义初升太阳,得名晓洋,设镇时改名为晓阳。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不过我个人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更大,晓阳这两个字更适合用于人名,您认为呢?
晓阳村大部分村民姓谢,村子的肇基始祖谢淇,于唐末由河南光州的固始县南迁而来,福建地区陈姓、蓝姓家族始祖大都来自固始。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晓阳村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古民居、古遗迹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也留下了福安三贤之一的谢翱(南宋诗人、散文家)及谢皇后、谢太后等历史名人的传奇故事。
总结起来晓阳村的古迹、景点有:“一湖丽水”、“二后陈迹”、“三贤故里”、“四季佛光”、“五件奇珍”(午时莲、红豆杉、娃娃鱼、猕猴、鸳鸯)、“六朝灵刹”、“七彩神鲤”、“八仙过海”、“九龙洞天”、“十里茶香”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村口凤过溪上的风雨廊桥“奈何桥”,村里的老街,道教广惠观、五显大帝宫、福星堂,千年红豆杉,等等都是晓阳村的历史遗迹。尤其是位于村子中心的木构古建筑太后公厅,是南宋皇家勅建的最高等级宫殿式建筑,规模宏大,精美绝伦,是国宝级的文物。
太后公厅始建于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明弘治八年(1493年)重建,由太后牌坊和谢氏众厅组成。为穿斗式木构架建筑,坐北向南,占地四百三十平方米。
太后牌坊面阔三间,进深三柱,上檐歇山顶,下檐为悬山顶,牌坊门口置有一对内九外五圆圈的抱鼓石。众厅面阔五间带左右梯道,进深四柱,中为戏台,后为鼓乐间,左右各设观戏楼,屋面为重檐悬山顶,两山加双重雨披,整体建筑结构精巧,用材讲究,柱础为圆形或方形覆盆式,遗有一对八角形础座。
太后公厅也称“皇后坊”,相传是闽王王审知的后人为纪念王审知的皇后谢贵娘而建,而谢贵娘是谢氏家族的,是闽王的皇后,所以建在晓阳村,称皇后坊,牌坊上方悬挂有“圣旨”金匾。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和九月二十八日,村里会请来戏班在村里太后公厅的戏台公演神戏。
奈何桥,位于晓阳镇晓阳村北的凤过溪上,始建年代无文字记录,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重建,南北走向,形制为一墩双孔木构平梁廊屋桥,长近30米,宽5米,廊屋为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十一开间,共用柱48根,桥墩用条石砌筑,为舟形墩。
山环水绕、历史悠久的晓阳村延续着千年烟火,古老的文化和独特的民间风俗,白云山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名胜古迹,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这里是都市人追寻诗意的远方,是能让心灵宁静的一方乐土,你会来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