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吉林市的新老名胜一起发力,吸引着如潮涌动的众多游客。早在解放前,“四象神山”之说已极具号召力,近年来又借文旅东风,玄天岭、朱雀山更一跃成为能够比肩吉林北山的“名山”旅游IP。然而许多人还是缺少节假日“挤进”名山的勇气,他们只希望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捎带寻幽访古,来一场不凑热闹的旅游。此时,吉林市的小白山就成为一个绝佳的去处。
小白山位于吉林市市区西南,温德河与松花江交汇口南侧,距松江南路极近。此山,属吉林哈达岭,为长白山余脉,东老爷岭支脉,海拔312.1米,山势北高南低中间凹,西坡陡,东坡平,居高俯瞰,形若一只猛虎伏踞在江畔。旧时好事者以山形结合山名中的“白”字,称此山为“白虎山”,成为辅弼清代吉林城右侧神山。
当然,小白山在吉林历史上的地位与好事者的附会无关。此山是清代的圣地之一,威名来自于清代山中所修建的一座神祠,即官方望祭祖宗的发祥之地——长白山山神的望祭殿。此神祠修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13年),包括正殿五间,祭器楼一间,牌楼两座,山脚下还有鹿圈一处,以供祭祀之用。在清代,每年春秋两季会举行祭祀仪礼。清代的乾隆帝和伪满的傀儡皇帝溥义曾亲登小白山祭拜。
小白山上原本植被茂密,古树参天,可惜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小白山上修堡垒,挖战壕,不仅砍光了山上的古树,还破坏了望祭殿。据《吉林市郊区文物志》记载,古树被砍光后,山上自然林仅存少许柞、桦树,后来又补植了一些落叶松。上世纪五十年代,小白山林中曾有狼、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出没。
正所谓“正神离祠香渐冷,精怪登堂影自横”。或许是古人认为“长白山神”之祭聚拢了山中精怪,或许是望祭殿的断壁残垣后来成为狐狸的栖身之所(望祭殿在六十年代被彻底破坏,只余地基),一座小白山遂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起来,借狐仙、保家仙在吉林城坊间的影响力,编造了一些离奇怪诞的“见闻”,传播荧惑了许多蒙昧无知之人。进而造成了1957年影响较大的“小白山讨药”事件。
原本在吉林民间一直流传着狐仙懂得山中灵草和草药的妙用,有采药炼丹技能的传说。在故事中,相比冷脸儿的黄仙(黄鼠狼),狐仙更具亲和力与慈悲心。如小白狐暴雪天出山,送粮、舍药,帮助人们渡过难关的故事,已悄然在一辈辈吉林人心中,为狐狸搭建了极好的“人设”。
1957年春季,吉林市郊区小白山突然传出许多与狐仙有关的“轶闻”,其中一个版本就说:小白山是所有吉林城白狐“保家仙”的老宅(之前写“局子街八号院的奇谭怪事”提到过),白狐集体省亲,为小白山献宝,其中以灵药为最多。有人在山上看到这一情景,偷偷拿了灵药回家,结果发现这药真的能包治百病!这个传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周边蔓延,而且越传越邪乎,越传越有鼻子有眼。
鉴于当时群众的科学意识不高,加之医疗条件有限,许多人相信了传闻,开始成群结队到小白山“讨药”。进入这一年的5月,事件愈演愈烈,小白山上的“讨药”成群结队、漫山遍野,奔赴小白山“讨药”和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充塞道路——无稽之谈的谣言,已然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
鉴于“每日都有附近和桦甸、磐石、永吉、辉南县的群众前来讨药,讨药活动持续一个多月,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产。吉林市公安局逮捕了欺骗群众的黄世魁等两名巫医大神,劝止了这场讨药事件”(《吉林市公安志》)。令人不解的是,无独有偶,小白山“讨药”事件并非孤立事件,在这一年,吉林省德惠县也发生了规模较大的“讨药”事件。此外,狐仙的影响也未在小白山消失,几年前,山顶曾一度出现私人搭建狐仙神龛(已被清理)……
今年国庆,去小白山闲游,无意间听到有耆老笑谈六十八年前的小白山往事,忍不住侧耳倾听。对许多现代人而言,“讨药”事件已鲜为人知,曾经的荒唐场面,更令人忍俊不禁。可或许是这些往事加持,行进在小白山上,蓦然四望,竟觉得林更茂、景更幽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