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火牛阵”
10月4日,成都市高新玉林的街头,上演了一场传统与潮流、乡土与国际的奇妙邂逅。来自新津的古家社区“火牛阵”表演队,将原本气势恢宏的广场乐舞,化作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巡游。
威武的“火牛”时而昂首挺进,展现冲锋的雄风,时而俯首摇尾,与围观的中外游客亲密互动,逗趣可爱的姿态引来阵阵欢笑与掌声。这场别开生面的“新津古家火牛耍成都”活动,标志着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从社区坚守迈向了都市实践的创新阶段。
新津古家火牛阵,源自川西平原的“牛儿灯”,于2006年被列入成都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古代战争场景的艺术再现,更是新津古家社区百姓集体情感与勇毅精神的载体。今年端午时节,它在南河岸畔成功重启,由平均年龄50岁的社区百姓自发组织完成,证明了其在民间的顽强生命力。
此次走进玉林,是火牛阵一次突破性的“出圈”尝试。表演者们褪去了古战场厚重的黄烟与烈焰,而是以更亲和、更生活化的姿态,融入城市肌理。在玉林的咖啡馆、小酒馆与创意店铺之间,这支由曾经的农民组成的队伍,从容地向世界展示着乡土文化的魅力。来自各地的游客,惊喜地用手机记录下这意想不到的文化瞬间,并与造型威猛又不失憨厚的“火牛”合影互动。文化的隔阂在欢声笑语中被消解,非遗以一种“活态”的方式,完成了从“被保护”到“主动传播”的跨越。
古家社区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让火牛阵在家乡传承下去,更要让它大胆地走出去,它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它是可以走上街头、与人交流的活的艺术。这次来玉林,就是为了让它呼吸艺术的空气,在未来国际化的舞台上奠定其生命力。”
此次成功的街头巡游,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崭新的范本。它证明,真正的传承不仅在于技艺的精准复刻,更在于其与时代、与人群建立新连接的能力。当新津的古家“火牛”在成都玉林的街头悠然“耍”起,它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非遗传承之路上扎实而充满希望的崭新足迹。
(本文图据主办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