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公共厕所,大家可能觉得它只是城市里一个不起眼的基础设施。但近两年在敦煌,一些公厕却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这些公厕不仅干净整洁,还融入了浓厚的敦煌文化元素,让如厕变成了一种文化体验。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白马塔大桥附近的公厕,远远望去,这座公厕的外墙采用了莫高窟常见的土黄色基调,墙面绘有飘逸的飞天图案和精美的卷草纹饰。若不是门口醒目的指示牌,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一处小型文化展馆。
兰州游客樊旭蓉说:“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敢想象这是一个卫生间,因为我想的是它可能是某一个艺术馆或者是卖特产、冰箱贴的小商店,结果走近一看竟然是一个卫生间。它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它的外观真的很奇特,它是一个圆顶设计,上面都有手绘的壁画,特别好,特别有敦煌的文化元素。”
张掖游客吴雪颖说:“我觉得敦煌这边的卫生间都非常合理。它融入了很多敦煌的壁画、民族文化,里面还是泥雕的设计,这是我旅游过程中感觉最特别的一个点,而且里面的环境我觉得是比较好的。”
除了外观设计,公厕内部也暗藏玄机。隔间门板上、洗手池、墙壁上都绘有九色鹿、反弹琵琶等敦煌经典图案,通风系统持续运行,没有丝毫异味。整个卫生间建筑还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处处体现着敦煌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张掖游客吴雪冉说:“这个卫生间首先它的外观是圆形的,跟普通的卫生间不太一样,这个卫生间是我见过卫生间里面比较独特的一种。之后进入里面它的环境是比较好的,而且进入里面它的味道是比较香的,卫生间它和周围的环境也是融为一体的,对周围锻炼的居民也提供了方便。”
离开白马塔,记者来到敦煌夜市新改建的卫生间——敦煌净界。这里的设计更显巧思:一层主题为“莫高至善”,融入莫高窟文化;二层为“雅丹秘境”,营造相应空间意境。外立面采用超白玻璃幕墙,与邻近沙州楼形成“古今对话”,成为敦煌文化新 IP。这座以“文化绿洲·智慧便民”为理念的公共服务新标杆,将文化体验、智慧服务与便民休憩融于一体,为敦煌市再添一张亮眼名片。
江苏游客张堃说:“这个应该是我去的很多景区里遇到最好的一个卫生间。刚才我进去使用的时候,包括里面还有儿童专用的,还有里面的布置、用品都挺好的。就是会有一种戈壁、当地风情的一些东西。”
河北游客董嘉兴说:“因为我在抖音上就刷到它了,然后就过来想体验一下,很人性化,一楼很合理,二楼还有休息的地方,包括里面有当地特色,很符合咱们这边的文化。”
除了装修风格独具敦煌特色,其“暖心”设计也突出:600平方米空间内,母婴群体专享独立哺育室,打造洁净温馨的亲子空间;长者及残障人士无障碍专区,设置低位感应洗手池、防滑安全扶手及智能语音导航,实现自主无忧通行;全龄游客共享多功能服务岛,休憩区配备茶饮自助机、行李寄存柜及文化展陈,满足从婴幼儿到银发族的多元需求。从基础功能到“文化传播+智慧体验”服务,“敦煌净界”体现了“小方便大民生”,进一步提升了国际旅游名城的宜居宜游品质。
江苏游客岳蒙说:“我刚刚带我女儿上了那个亲子间,这个卫生间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干净,很高级,有一点点香薰的味道。对于游客来说,在这里上卫生间还是非常的高雅的,很有地方特色,而且这里很干净。”
华灯初上,敦煌夜市里的“敦煌净界”卫生间人来人往。人们不再皱着眉头匆匆而入,而是仰着头欣赏建筑设计,轻声讨论着敦煌壁画故事。这一刻,公厕不再只是解决内急的场所,更成了连接古今的文化驿站。
外国游客莉迪亚说:“我刚开始以为它是一个咖啡厅而不是一个厕所,因为它里面非常好,而且闻起来特别香,而且它的内部并不像一个卫生间那样。”
这些文化公厕的背后,是敦煌“厕所革命”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近年来,敦煌将公厕建设纳入民生实事,持续提升公厕的人性化与智能化水平,不仅优化了公共服务空间,更在点滴之间传递了城市的温情与文明。公厕虽小,却折射出城市管理和文明建设的新高度。目前全市共有一体化运营24小时对外开放的公共卫生间55座,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生活、游客需求。
敦煌市民王平说:“公厕比较多,设施比较好,人性化。洗手台有娃娃的,有大人的,卫生比较干净。”
敦煌市民权文妍说:“敦煌的卫生间建的特别好,尤其是领着娃娃在党和风情线转的时候。看到党河风情线那个卫生间,领着孩子去上卫生间,看到里面的设施、图案的设计,孩子也比较感兴趣,游客进来都会在那里拍照,比较喜欢这种设计构造。”
在敦煌城市街头,一间间美观大方、干净卫生、设施齐全的“高颜值”公厕不断将实用性与体验感相融合。一个小小的公厕,竟然能成为传播敦煌文化的窗口,这让我们看到当城市建设注入人文情怀时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其实文化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恰恰应该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来源:掌上敦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