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国庆自驾游
漫步赣州,江南宋韵
陈捍南
赣州是一座浸泡在宋韵里的城。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古城墙的红褐色砖石上,拱形射击孔如老人眼角的皱纹,藏着八百年的风声与雨声。我站在军门楼下,看那飞檐翘角挑着十月的晴空,黑瓦上落着半片云,红灯笼的红晕染透了晨光,恍惚间竟觉得,这城门里还走着辛弃疾,翠袖盈盈。
郁孤台的绿树最是殷勤,层层叠叠的叶子筛下碎金般的阳光。红墙绿瓦的三层楼阁立在山巅,檐角的彩绘像被风吹皱的宋画,二楼"郁孤台"的匾额墨迹未干似的。我数着楹联上的字痕,忽然听见人语喧哗——原来辛弃疾的词句早被刻进砖缝里:"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登台远眺,赣江像一条碧绿的绸带,缠绕着现代的高楼与古老的渡口,八百年前那个"西北望长安"的背影,仿佛还在云雾里徘徊。
转过城墙步道,江风裹着桂香扑面而来。石砌的城墙厚重如史书,步道右侧的绿树枝叶婆娑,筛下跳动的光斑。远处斜拉桥如竖琴横卧江面,钢索与蓝天相映,游船划开的水纹里,倒映着"江南宋城"的旗影。有老者坐在墙根下晒太阳,脚边蜷着一只打盹的橘猫,时光在这里慢成了琥珀。
八境台下的章江与贡江正窃窃私语,交汇处泛着细碎的银光。我倚着栏杆想象当年文天祥站在此处,看"三江汇流"的壮阔如何激荡他的丹心。蒋经国旧居的木门半掩,雕花窗棂漏出几缕斜阳,在青砖地上画出温润的格子。公园里的老榕树垂着气根,像极了宋代文人袍角的水袖,随风轻拂着石碑上的诗文。
夜幕垂落时,古浮桥亮起了暖黄的灯笼。木船相连的桥面晃晃悠悠,摊主的叫卖声与游客的笑语荡在江面上。对岸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像谁把星子撒在了人间。郁孤台公园的蒋经国旧居亮着柔和的灯光,透过窗棂能看到墙上泛黄的老照片,与江对岸现代商场的霓虹隔水相望,恰似宋韵与今朝的私语。
通天岩的石窟在暮色中愈发深邃。那些红褐色的佛像静坐千年,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盘座庄严,风化的痕迹里沉淀着匠人的体温。有位穿着汉服的姑娘倚在石窟边自拍,裙裾掠过佛前的香炉,惊起几缕缭绕的烟。蓝绣球花丛在晚风里摇曳,花瓣落在石阶上,与宋代的青苔共生共荣。
赣州的宋韵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而在军门楼的飞檐上,在郁孤台的楹联间,在古城墙的砖缝里,在八境台的江风中。它像章江的水,既流淌着辛弃疾的慷慨悲歌,也倒映着现代游船的剪影;它像通天岩的石窟,既镌刻着北魏的佛光,也包容着今日的烟火人间。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整座城便成了辛弃疾词里那阕未写完的宋词,平仄间尽是千年不绝的回响……
2025-10-4上午于旅途中随笔
* * * * *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