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前三天,我彻底陷入“躺尸”模式,直到10月4日,想出门的念头再也按捺不住——再不出去,人仿佛就要被沉闷的日常“憋爆”。看票、选酒店、算预算,最终锁定衡山,也算弥补去年此时未能成行的遗憾。
第一站:衡阳的烟火味
出发时的雀跃藏都藏不住,在车里追着短剧,不知不觉就到了衡阳东站。直奔市区评分5.0的“衡地道·三菜一汤”,门口排着的长队里大多是拖家带口的本地人,这阵仗让我更笃定没选错。

点了辣椒炒腊鱼、素鸡炒排骨、小炒猪血丸和清炒娃娃菜,湖南菜的鲜香瞬间征服味蕾。朋友更是连吃四碗饭,开玩笑说:“太好吃了,回广州怕是要好久才能适应清淡口味。”一顿饱餐,把积攒的沉闷都化作了满足。
半山腰的对话与疗愈
吃饱后打车上山,预订的酒店在半山腰。老板提前到山门口检票口接我们,一路健谈:他曾向往大城市,如今有了妻儿,一年收入仅够养家。我问他“守着家人不好吗”,他答“外面挣得多”。
我忍不住感慨:“现在和20年前不一样了,当年南下广东进厂能挣钱,如今大学生都有送外卖的,何必挤去大城市?”这话是说给老板听,更像说给自己——总羡慕远方的繁华,却忘了身边的安稳也珍贵。
到了酒店才发现,我们的房间是三楼唯一带阳台的大房,阳台秋千成了意外惊喜。荡着秋千听山里的虫鸣,风里满是负氧离子的清新(老板说每立方厘米有3000多个),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就放松了。原来旅行的意义,就是换个环境,让大自然帮你卸下纠结。
爬山:专注脚下,便是风景
第二天睡到大中午才出发爬山,我们选了坐小巴到南天门再开始爬,和那些从山底爬5、6小时的人比,算十足的“玩票”。即便拄着买的竹子拐杖,没走多久还是累得想“有辆车直达山顶”。
可转念一想:朝圣之路若太容易,哪来的神圣感?征服一座山,不就像人生升级打怪,最动人的从来都是每一次突破。途中问卖手串的商贩“还有多久到顶”,他笑着说:“两步,抬脚、放下,专注脚下就到了。”
这话点醒了我——之前总惦记着山顶,却忽略了沿途的草木与风。后来看到一位爬山的老奶奶,更是收回了“旅行要年轻有钱”的想法:出发,从来都不晚。
祝融峰的豁然开朗
终于登顶祝融峰,人山人海却不嘈杂。抬头是天宽地阔,眼前是端坐山巅的南岳圣帝,仿佛在默默护佑着一方水土与虔心祈福的人。
站在山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默默许愿:愿山河无恙,人民幸福;愿父母兄弟如意康健;也愿自己往后的日子,能像这次爬山一样,专注当下,无愧此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