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0月5日电(记者朱丽莉、杨驰)郁江之畔,北回归线之南。晨间的桂东南小城横州,当日照洒向田埂,温润的水汽升腾而起,一畦畦的茉莉便醒了。随风轻颤的绿枝上,昨日还紧抱着的蓓蕾,在晨光中微微张开了口。
这是广西横州市的秋日光景。近20万亩茉莉织就的花海,把整座城浸在清幽的甜香里。风过时,阵阵花香混着泥土气息,轻轻拂过鼻尖。
大大小小的茶园之中,中华茉莉园是欣赏茉莉花海景观的绝佳地方。极目望去,万亩花海,碧绿连天,朵朵洁白的茉莉花点缀于绿叶之中。游客们蹲在垄边细看,摘下几朵戴在头上,或采集鲜花,走到近旁歇脚的廊桥上,与当地姑娘一起体验制作茉莉花绣球、花环的乐趣。
戴着宽边遮阳帽的花农穿行在垄间,指尖翻飞,娴熟地摘下饱满的花苞,装进网兜。如今,茉莉花田里,在AI赋能之下,有了技术“智”造带来的新图景,机器人穿梭在花田采摘茉莉花,无人机高效接力运送鲜花。花农们期待,更多智能设备的运用,让茉莉花采摘更加科学高效。
经过分拣的花苞,被成筐地送进茶厂。几窨几烘,才能让花香逐渐与茶叶相融。一个“窨”字,便说明了制作茉莉花茶的工序之独特。
“做法是让茉莉花和茶叶混在一起,让花香吸附到茶叶上,类似于熏染香气,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得有耐心。”广西横县清雷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王建权说。如今,在数智化技术的赋能下,茉莉花茶加工实现养花、茶花混合、窨制、茶花分离和干燥全程自动化标准化作业,单窨香气浓度可提升20%,深受现制茶和瓶装茶等工业化原料市场的青睐。
作为中国茶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茉莉花茶以其独特工艺和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茉莉花茶加工量近14万吨,工业产值约222亿元,成为中国茶产业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横州享有“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都”的美誉,“横县茉莉花”和“横县茉莉花茶”的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全世界的60%以上。目前,全市茉莉花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花农34万人,茉莉鲜花产量超13万吨,茉莉花茶产量超11万吨,茉莉花总产值超180亿元。
一朵花,兴一座城。这座以茉莉闻名的小城,正经历一场产业革命,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2024年,当地拥有涉及茉莉花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超300家,涵盖花茶加工企业17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2家。在传统花茶加工基础上,企业延伸发展茉莉精油香料、护肤品、食品、盆栽等衍生品。
当地重视茉莉花产业品牌建设,积极培育众多本土品牌,先后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在横州投资设厂,推动多家新茶饮头部品牌和横州强化供应链合作,本土新茶饮品牌不断出新。
近年来,新中式茶饮兴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养生概念成为新茶饮行业新的增长点,茉莉花茶的内销市场增势随之走强。“在国内,茉莉花茶长期保持稳定发展,受到新中式茶饮的带动,茉莉花茶产业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与发展态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说。
新式茶饮原料供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得到很大提升。“公司主营传统名优茶及新式茶饮茶基底等产品,去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同比增长14%。核心市场覆盖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服务了成百上千家门店。”广西香茹怡茉茶业有限公司茶饮总监赖碧云说。
横州的茉莉花名闻遐迩,吸引了大批投资者。从事香薰行业的青年吴育名跟随家人的脚步,投身茉莉花产业,将工作生活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如今,他经营的香氛萃取观光工厂项目、智慧植物农场、茉莉花新品种培育基地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研学。
“在茉莉花原产地,让我们的香氛萃取占尽地利,既可以减掉很多运送成本,每当茉莉花收回来,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去汲取它的头香,香味保存会更好。”吴育名说。
两千多年前,茉莉花沿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几经辗转,落入横州沃壤,千百年来飘香不断,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融的见证。如今,“横县茉莉花茶”已出口至日本、马来西亚、伊朗、德国、法国等国家,年出口销售超3000吨。
秋风起时,茉莉渐渐褪尽芳华,只留绿枝在地头等待来年。老茶师说,横州茉莉很是坚韧,哪怕经风雨打,只要根还在土中,不久便又能冒出新芽。那些守着花田的人,把数十载光阴种进土里,从零星种植到“1+9”产业集群,让世界每十朵茉莉里,便有六朵来自这片土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