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合欣 韩钊
金秋十月,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8天长假让古都开封成为全国热门旅游“打卡地”——千年宋韵与菊花文化节预热氛围交织,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作为城市交通门户的开封火车站,瞬时迎来客流高峰。装饰一新的站前广场上,拖着行李箱的旅客穿梭其间,有人驻足咨询路线,有人等候同行伙伴,热闹中透着节日的烟火气。而在这片繁忙里,民警、交警、运管、城管执法人员与开封火车站站城融合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坚守岗位,用脚步丈量责任,为每一位旅客送上“宋韵温情”的暖心服务。
“今年国庆叠加中秋,又赶上菊花文化节预热,‘双节效应’让客流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保障旅客平安、舒适、便捷出行,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志愿服务点,开封火车站站城融合事务中心主任李红手持刚整理好的客流统计报表介绍。为应对高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同时主动联动公安、交警、运管、城管、火车站、汽车中心站、公交二公司等部门,构建起覆盖“进站—候车—出站—换乘”全流程的“立体保障体系”,通过硬件升级、智能调度、服务创新三重举措,让旅客既能感受古都温情,也能体验现代交通的高效。
清晨6点,天刚泛白,站前广场的5个志愿服务岗已开始高效运转。30余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分组行动,出站口旁,他们主动接过旅客手中的沉重行李箱;服务岗边,他们手持印满景区路线的手绘地图,为游客规划行程;遇到老年旅客,他们俯下身帮忙操作手机查询公交班次。
“早就刷到开封的宋韵美景,趁双节带家人来看看,出发前还担心人多麻烦,没想到刚出站就被暖到了!”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张先生竖起大拇指,“工作人员主动问我们要去的地方,详细说公交路线,志愿者还帮我们搬三个大箱子,所有疑问都耐心解答,刚到就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
近期,开封遭遇连日降雨。为不让降雨打乱旅客行程,站城融合事务中心第一时间在出站口增设2个便民服务站,桌上除免费雨衣外,热水壶、创可贴、晕车药等物资一应俱全。
“大姐,外面雨大,给孩子穿上雨衣别着凉,去公交站走这边,有避雨棚。”工作人员冒雨将雨衣递到带娃旅客手中。来自郑州的李女士抱着孩子连连道谢:“本来担心孩子淋雨,没想到出站就能领雨衣,还提醒我们下电梯时注意脚下台阶,太贴心了!”截至10月4日,站区已累计发放雨衣、雨具1200余件,预置的10顶户外遮阳伞更成了“全能帮手”——晴天遮阳、雨天挡雨,成为旅客的“临时避风港”。
交通秩序是旅客出行的“关键一环”。20余名公安干警在站前广场及周边路口定点值守、不间断巡逻:看到机动车违规停靠,立即上前劝导;发现非机动车乱摆乱放,动手帮忙归置整齐;城管队员则重点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维护站区环境整洁。据统计,假期前三天,各部门已累计治理830余辆乱停车辆,协调清运1100余辆共享单车,让站前道路始终畅通。
“光靠人力不够,还得靠‘智慧’。”站城融合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每天傍晚,他们会汇总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的班次与客流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旅客出行规律。针对早高峰旅客集中前往景区的特点,公交二公司加密清明上河园、开封府等热门景区的公交班次;遇到火车晚点,汽车中心站及时调整客运班次,确保旅客“无缝换乘”。
“我们还协调市发投集团,推动火车站地下停车场部分区域投入使用,临时开通315个停车位,供接送旅客的车辆停放,有效缓解了火车站周边交通压力。在双节假期里,禹王台区将坚持多部门协同联动,以精细化的服务举措,将温暖融入每一个细节,不仅要保障游客平安出行,更要让古都的文明与温情,成为游客心中难忘的‘开封记忆’。”禹王台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王顺利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