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满,国庆旗扬。康县,这座蕴山水之韵、涵人文之美的生态之城,正以蓬勃的文旅活力,热情迎接八方宾客。
截至10月5日,康县累计接待游客24.83万人次,客房入住率平均达93%,旅游收入突破11550.3万元。
李婷 摄
走进康县,各大景区呈现出游人如织、车水马龙的火爆景象。作为今年国庆新晋的“网红打卡地”,青龙山旅游度假区游人如织,山间云道上,游客或驻足拍照,或缓步穿行。观景平台上,一群游客自发打起了太极,在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中舒展身心。
“之前来过好几次花桥村、朱家沟村,这次专门来青龙山,没想到这么美,完全超出预期!”来自陕西汉中的宋兴玲一家,已是康县的“回头客”,“康县离汉中近,每次来都有新发现,像走进了一幅不断延展的山水长卷。”
生态,是康县最亮的底色,也是游客“心之所向”的关键词。在森林覆盖率超80%的阳坝梅园沟,游客沿着平缓的生态步道漫步,听鸟鸣、闻花香、泛舟天鹅湖,感受“陇上江南”的温润与静谧。
“我们从宁夏中卫自驾过来,没想到陇南还有这样的景色,很神奇,也很治愈。”与朋友结伴而来的杨继云感叹道,“这里的水、这里的绿,和我们宁夏的苍茫完全不同,是一种细腻灵动的美。”
美丽乡村,同样成为这个假期游客寻觅乡愁的“宝藏地”。朱家沟的古朴村巷、何家庄的农家小院、花桥村的小桥流水,处处洋溢着乡愁的味道。打板栗、摘果蔬、品农家菜……游客在田园生活中重拾童年记忆,也让乡村振兴的脉搏在旅游热潮中强劲跳动。
文化为旅游赋能,让康县的山水更有温度。农耕文明传承基地内,茶马古道展厅、历史文化展陈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驻足;青龙山演艺广场上,民俗表演和非遗展示轮番上演。
“孩子在这里不仅玩得开心,还能了解康县的历史,一举两得!”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家长说道。文旅融合,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让地域文化在旅游中传承、在传承中焕新。
旅游市场的繁荣,离不开有力的保障。面对如潮的客流,康县多部门协同作战,构建起“空地一体、人技结合”的立体防控与服务网络。
公安与交警部门在重点路段增派警力、科学疏导,确保道路通行有序;各景区合理调度接驳车辆,提升运转效率;沿线乡镇主动开放就近停车区供游客免费使用,有效缓解停车压力。文旅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第一时间响应游客的诉求与建议,确保问题不过夜、服务不断线。
在阳坝梅园沟景区,镇村干部更是全员上岗、化身“多面手”,既当景区的义务导游,也作停车场的临时指挥,更是服务点的暖心引导员,随时为游客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李婷 摄
高效的服务保障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2日,青龙山景区内民警借助无人机喊话,迅速为游客李女士寻回遗失的手机。
“我们提前部署、多线联动,就是要让游客来得开心、玩得放心、走得舒心。”康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节过半,康县文旅热度依然,清新的空气、灵秀的山水与温暖的服务,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向往的“出行密码”,持续吸引着追寻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的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记者/海秀芳 焦文霞 姜海龙 图片来源:陇南康县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