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头邂逅古城,影视与文旅碰撞出绚烂火花。从《长安的荔枝》到《庆余年》,越来越多的剧组选择襄阳,越来越多的游客为追寻剧中场景而来,一场“因剧赴城”的文旅新风尚正在上演。
近年来,国产影视的火爆,让中国特色文旅产业进入大众视野。依托唐城、汉城等影视拍摄基地,襄阳文化旅游与国产影视剧之间的化学反应加速。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为方便取景走进古城襄阳;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观众化身游客,为了一组照片奔赴古城襄阳。游客朱泽文就是追寻热门电影《长安的荔枝》,慕名来到电影拍摄地襄阳唐城。
“站在朱雀廊前,就像走进了电影里李善德仰望长安的场景。”这种奇妙的感觉,让朱泽文迫不及待地换上一身古装,感受电影镜头与眼前实景产生的奇幻重叠。
富有盛唐风情的襄阳唐城景区,已成为300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从《梦华录》到《庆余年》,从《国色芳华》到《长安的荔枝》,每部热播剧的话题与流量飙升时,唐城景区都会迎来一波“泼天的富贵”。《长安的荔枝》上线热映之际,唐城景区顺势推出“影视打卡地图”,多家汉服店同步上线影视同款妆造、跟拍服务。贞观霓裳汉服中心营销主管宋春燕告诉记者,剧中同款妆造,在她这里都可以复刻,现在网上订购同比增长15%。
观众需要经得起考验的国产新作,游客也期待着供给侧升级之后的优质文旅体验。打卡唐城的游客,人均只需花费300元左右,就能拍摄一组同款造型照片。自2016年引入第一家旅拍业态,目前唐城景区已有60多家旅拍店铺入驻,每年吸引游客量超200万人次。襄阳盛世唐城景区协拍部经理黄雅璇表示,目前景区正在策划“我在唐城当荔枝使”的项目,还原影片中的驿站、市集场景,让唐城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纽带。
随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选择在襄阳取景,与之相配套的室内场景搭建也蓬勃兴起。位于襄州区的湖北协达影视传媒公司,搭建5大主题摄影棚,累计已承接《国色芳华》、《梦华录》等近20部电视剧拍摄。湖北协达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涛说:“皇宫、王府、贵妃府、监狱、学府大堂,以及近期我们又留存下来了一个年代戏的场景,形成多种风格汇聚的室内摄影棚。”
“唐城、汉城等影视基地与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联动,形成了差异化的互补场景。”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倩表示,这样能够匹配古装、年代、都市等多元题材拍摄需求,降低剧组跨区域拍摄成本。
2024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热播,其中不少场景都是在襄阳这个摄影棚取景。湖北协达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摄影棚的基础设施,为来襄阳拍摄的剧组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每一个来襄阳拍摄剧组的需求,进一步打造我们具有特色的影视文化品牌。”
《襄阳市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襄阳将积极整合唐城、汉城、六〇三、卫东厂等资源,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改建剧场和演艺空间,促进演艺产业集聚,探索影视与旅游融合发展,完善影视产业链上下游链条,打造华中地区知名的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地。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倩介绍,从置景服务、群演供给到后期制作,襄阳正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文旅消费端借助影视IP激活文旅市场,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当荧幕里的长安与襄阳的唐城重叠,当游客的脚步与剧组的镜头交错,这座千年古城正书写着新的传奇。影视IP不仅是流量的密码,更成为唤醒城市记忆、激活文旅经济的金钥匙。从“借景拍戏”到“造景兴业”,襄阳用一座城的力量,搭建起连接古今的舞台——在这里,每一块青砖都藏着故事,每一件汉服都承载着穿越千年的想象。
未来,当更多剧组在此取景,当更多游客循着剧照而来,襄阳或许会给出一个全新的答案:一座城市如何在与影视的共舞中,既留住历史的魂,又握住时代的脉?这场“因剧赴城”的风潮,终将沉淀为城市发展的底气,让文化IP的“爆红”转化为文旅产业的“长红”。镜头之外,故事仍在继续;古城之上,星光永远璀璨。
记者:施秋阳 周夏梦
协助拍摄:襄州台
编辑:滕树杰 | 校对:刘斌贝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