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去哪儿?贵州黔南已备好新奇好玩的精彩活动与喜迎八方游客。
在这里,有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交融——荔波小七孔如今添新趣,酷玩森林体验悬崖咖啡、丛林探险,地心洞穴中享用特色火锅,感受洞内洞外约15摄氏度的“冰火两重天”奇妙体验;
在这里,更有历史红色文化的深度体验——瓮安猴场会议会址感受红色基因,三都“贵州村马”赛事、马尾绣制作领略水族文化。
此外,平塘“中国天眼”的宇宙探秘,平塘特大桥的文旅景观与科技魅力,罗甸大小井的碧波荡漾让你应享尽享……
国庆长假期间,贵州日报黔南记者站策划推出【山水黔南多奇幻】系列报道,以文字+图片+短视频形式,展现黔南这段跨越民族、时空与自然的奇幻之旅。
2024年,黔南州委提出了“平塘旅游名县”定位。
一年以来,平塘如何发力?
在平塘决策层看来,旅游名县指具有显著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县域,旨在通过整合地方特色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打造,以及“平塘旅游名县”新定位的催化作用,从今年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天眼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假日前4天,“天文+文旅”带来新活力,景区周边民宿、农家乐平均入住率超100%,夜市日均客流量达2.3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零售等行业收入同比增长32%。
在“天空之桥”感受别样景色
“天空之桥”服务区是贵州省首个桥旅融合、交旅融合景区,国庆中秋假期,开展了美食农贸集市、

少数民族舞蹈表演。江利 王鑫 摄
“这座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卓越的技术和工程,对外国人来说真的很令人印象深刻。当我眺望这片风景时,我也喜欢这样的景象,如果你往那边下方看,能看到一个人们居住得非常朴素的村庄,往上面看是非常伟大的工程,先进技术与质朴农村之间强烈的对比,令人惊讶。”“天空之桥”让来自荷兰的游客

“高山流水”敬酒礼。江利 王鑫 摄
“第一次来天空之桥景区,无意之中发现还有这样很丰富的活动,参与了跳竹竿舞,喝了‘高山流水’的米酒,感受了贵州人民的热情,超出了我的预期。”来自浙江的游客黄静感受到了别样的滋味。
在停车场内,设施齐全的房车露营营地持续爆满,许多游客白天欣赏大桥,夜晚观星揽月。

房车露营营地。江利 王鑫 摄
10月1日17:00,经过6个多小时的自驾来到天空之桥服务区,来自广西柳州的宁先生一行10人感受到了无比的惬意,“感觉没白来。”
作为一行四个家庭的“旅游大脑”,宁先生规划旅行目的地并非天马行空,“去年一个朋友来天空之桥露营评价不错就向我推荐了此地。”临近“十一”宁先生根据朋友的推荐在网上查阅了资料,“从网上查阅的资料来看确实不错,我就决定组织大家过来露营。”
“房车露营基地的配套设施做得很好,我们最关心的水电都很方便,景区内部的管理也很有序。”宁先生表示,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费用非常便宜但服务却很好,
“露营环境各方面都比较好,我们可能在这里住2至3天。刚才我还去参观了贵州桥梁博物馆,从发展的历史来看做得比较好,给我们的体验比较好。”来自重庆游客向邦全甚是满意。
在热闹之
“这个假期,父母带我来到天空之桥桥梁博物馆参观,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看到了很多世界闻名的
在中国天眼景区遨游星空
如果20年前向平塘县克度镇的群众说,这里的山坳坳以后会带来一个中国奇迹,在世界深空探测舞台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一定会被认为“痴人说梦”。
如今,坐落于克度镇的“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现在的克度镇不仅自身夺目耀眼,甚至还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天眼科普研学游小镇。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天眼景区迎来天文科普游热潮,各地游客慕名前来,领略“中国天眼

景区工作人员引导游客自助取票。
10月3日
“我了解了中国天眼的建造历程,还有八大行星和脉冲星的许多知识,长大后,我也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杭州游客田苏杭说道。
“今天第一站先来到南仁东纪念馆。让孩子先了解FAST建造的过程,包括南仁东先生一生的事迹,让小朋友了解建造天眼的艰辛不易,让他也学习到科学家坚毅的精神,在他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宁波游客袁颖露说道。

游客体验跳竹竿舞。
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的天幕街,也是火热的打卡地。“以前游客只是看看,现在参与天文专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布依文艺展示现场互动,既了解了当地文化,又记住了科普文创。”店主杨师傅说。
中国天眼景区负责人介绍,为应对国庆客流,景区新增30名志愿者,优化票务预约系统,将核心区域参观效率提升40%,自创建5A级景区以来升级的智能导览、多业态服务等设施,也让游客体验感大幅提升。

中国天眼景区带来火爆人气带动餐饮业火爆。
景区人气带来周边产业的财气。在景区旁边的星际家园内,数十家民宿、农家乐全部爆满。“从10月1日以来就没歇过,每天要接待近200位客人。”经营农家乐的村民陆大姐说国庆前4天的收入已

游客购买文创产品。
同时,国庆中秋假期,为了让游客在中国天眼景区有“好听、好看、好玩”的“三好”体验,平塘特别安排具有地方特色的布依八音弹唱、竹竿舞、牙舟陶制作、纺织土布、竹编等民族非遗团队进驻中国天眼景区,通过“展示+互动”的形式,让游客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沉浸式体验独特的民族非遗。
奋力打造“天字号”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游人如织。何明珠 肖影摄
目前,平塘共有研学营地(基地)11个,日承接量达6500余人,聘有研学导师152人、安全员109人,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发了1日至5日游等研学产品,推出研学精品线路15条、研学课程48门。今年以来,全县各研学营地(基地)共接待各类研学团队2629批次,共13.14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5100余万元。
在举办各类活动上,平塘可谓是“天女散花”。平塘全年常态化开展“春茶第一壶”“百花仙子节”“六月六布依歌节”“水龙文化节”“牙舟陶文化节”等文旅活动,文艺演出达200场以上。
如何利用优越的文旅资源打出“王炸组合”?
平塘通过培育“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单人竞赛多人消费”的体旅产业发展模式,成功举办“骑闯天洞”骑游大赛、“天眼杯”山地自行车赛、“天眼之城”龙舟赛、体育旅游欢乐季、“

“天空之桥”魅力独具。何明珠 肖影摄
近年来,平塘以旅游业为“火车头”,将旅游业与各行业挂钩,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旅游+”融合发展。在旅游旺季,特别是节假日、水龙节期间,全县宾馆酒店入住率达100%,在县城和中国天眼景区形成“夜食”“夜娱”“夜购”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日均人流量5万余人次,日均营业收入560余万元。

游客在天文体验馆内参观。 何明珠 肖影摄
当下,平塘已将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全县党员干部也在逐步摒弃对传统发展路径的思想、行为依赖,正在逐步形成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的质量赢口碑,以口碑赢声量、声量带流量、流量带增量、增量壮体量、体量转存量的思想共识,在既要赶又要转还要创新的文旅融合发展路上,平塘正以“后来者”的谦虚与勤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绍阳
编辑 孟祥可
二审 卢泰铭
三审 张发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