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塔赋—广东梅州蕉岭北磜行二
▇作者 徐宇妮
《青云塔赋》
青云塔者,昔为擎天玉柱,今作卧地苍龙。苔痕蚀其筋骨,藤蔓缠其衣冠,然草木犹记其威,风烟尚传其名。
水泥路若银蛇逶迤,穿山越岭;黄泥路似老藤盘结,系千户炊烟。田亩荒芜,如战甲弃于野,而大山仍抱璞玉,以苍翠之襟怀,哺蕨艾于幽谷,育药香于深涧。
土楼畔,白扁豆垂若素铃,黄花米豆灿若金钿。野葛藤攀援如虬龙探爪,野党参蔓延似绿浪排空。艾草结籽,似繁星缀地;益母草含红,若胭脂点苔。山芫荽、山韭菜,露为饮,风为裳,散幽香于晨昏。此间草木,皆《本草》之遗篇,神农之旧册。
村中老叟,如古松之立崖,虽历风霜而筋骨愈坚。一生未离故土,足印化泥,眉纹刻山。其康健若山泉之清冽,其精神似野竹之劲节。
冬瓜棚下,累累硕果,裹白霜若披银甲;虎爪豆花,臭而弥坚,似黄蜂之聚阵。葡萄架上,罗雀翩跹,如音符跃于五线;南瓜匍匐,藤下藏珍,若地母暗馈金瓯。松招大姐执镰割瓜,如采撷明月,盛以杂菇干、五指毛桃,此非瓜也,乃山野之馈赠,人情之厚载。
临行赠瓜,物轻情重,若溪流之润石,虽微而恒。青云塔寂,然草木犹记其名,风烟犹传其韵。
塔兮塔兮,汝虽被遗忘,而山川未忘,岁月未忘。待春雷一震,必重见天光!
条条水泥路,黄泥巴路互通着村落里的千宅万户,这里许多田地早已撂荒了,但大山仍敞开它的环抱,孕育着万物。
放眼望去,土楼周围白扁豆,黄花米豆在肆意地攀长,白色的花和黄色的小花正在风中绽开;野葛藤、野党参谁也不甘落后的铺展;已结籽艾草,红花益母草、鱼腥草、溪黄草,它们在无限的空间里疯长,山芫荽、山韭菜吸着露水散着迷人的芳香。大山里的植物那么多,多得咋也数不过来,它们随着山风摇曳,每一株均可入药,是李时珍笔下的药典宝藏。
这里还住着不少一辈子未离开过故土的老人,他们辛苦一生,却身康体健,精神抖擞。
“快看!”冬瓜棚下,结着好多染着白霜,圆溜溜、胖乎乎的冬瓜。虎爪豆藤正开着一串串臭臭的花或结着幼豆,几只小罗雀正在葡萄架上下扑棱扑棱地跳。
南瓜藤葡匐在地上,藤蔓下面随处可见葫芦形状的老南瓜。看着藤里的瓜儿,我竟一下数出十多个。松招大姐见状,忙转身回屋拿个小镰刀,割了几只小冬瓜和老南瓜,将它们装在刚买的杂菇干,五指毛桃的袋子里,说瓜们是送给我们的小菜,这真是物轻情意重呀。
送我们出来,松招姐指着前面说:“对面就是青云塔,从这条红军路往上走,还约摸要半个多小时可到”。
望着深不见头茫茫大山,晕车后的疲惫再次袭来,与玲子对视一眼没说话,犹豫片刻就朝上面走去。松招姐刚唱的父亲那句山歌“莫说山高路难行,有心攀登路就平……”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又是多么美的体验,从山脚踩着一条铺着鹅卵石的路上去,其实路并不陡坡还显宽阔。
一路不但有枯藤老树相伴,野生青勾梨,野柿子树,先后不同的映入眼帘;还有村民种的李子树,柑子树,桃子树已因多久无人管理,稀稀落落长在山旮旯里;偶见一两棵野生的板栗村上挂不少带刺的果实,拐枣扭曲的果实藏在它的技叶里;从山脚到山腰,挥不去的蚊虫一直在耳边萦绕欢唱,从远处沟壑里,可见有无数条清澈的山泉流出。
整片森林的蝉儿集体鸣叫,汇成振耳欲聋的电流交响曲;路边的红军路招牌,提醒着自己正踩在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上。登山的疲惫早已一鼓作气上山顶的颈儿代替,几只外形不小的鸟儿倏忽从眼前飞过,冬青树,古槐树等不知名的许多树,已被我俩远远甩在身后……边行我思绪早已飘到了云外,我想这里就是盛产山珍红菇之地,红菇、红菇粥、和红军路,它们是多么美妙地将故事连接在一起……
感觉也快到了山顶,传说中的青云塔、青云寺还未见其踪。有几个指示牌并不醒目地出现在路旁,但能肯定青云塔就在附近。这时一条巨大的断树枝横斜在路中,两人交换一下眼神,缩着身子歪头从树枝下钻入,不觉就到了山顶。
惊喜的是,玲子突然发现青云塔就在眼前,它灰色的外墙几乎被高大的树枝树叶掩藏着,站下面使劲抬头,方可看见没有屋檐塔身的巍然屹立矗冲云霄。想入去看看从可哪登塔,怎奈蜘蛛丝高挂,潮湿的味道直逼鼻孔,登高望远的想法给终止。
塔正门上面苍劲有力的颜体字“青云坛”显得庄严而大气,两边同是颜体的对联字迹已模糊不清了,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经历了近五百年岁月的考量。
有资料显示,青云塔又称青云寺,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位于梅州市南磜镇石寨村,其核心源于当地民间传说,讲述青龙马作乱后被镇压的传奇故事。
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正式注册为青云寺,成为当地重要佛教活动场所。塔门侧旁也有挂着几个简介招牌。塔周围青苔点满了水泥地面,一旁石碑上同样刻着苍劲的“青云奄”三字,在深山老林山顶上静谧伫立了几百年的青云塔,与山下古村落群方楼土楼遥呼姐应,相得益彰存在了几百年,也就再合理不过了,传说中的:“一匹青龙马下凡逃至人间,夜间偷食庄稼,祸害百姓,百姓向龙源公王庙求助,玉帝命孙悟空与李天王下界降妖,李天王以白绢化河(北磜河与乌廖河)困住青龙马,并抛塔镇妖。”人们自然也常到寺里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另外“青云塔”一定有百姓追求生活“青云直上”寓意吧!
绕了青云塔一圈走下来,青云寺便在眼前,红色高墙庭院深深锁,无法入去的我们,在心里默默点燃了心香。我们就在寺院旁边小憩,山风拂着我的脸,拢一下乱发,我们又说起了搓泥巴还有共上小学时的有趣场景,转眼四十多年过去,我们从年幼无知到已是两髮斑白,时光穿梭如箭。山上的塔,山下的古村落,头上的太阳照了古人照今人。时光从不为任何人停留!
聊了过去,又聊聊当下,两人突然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我们该下山了。
(作者简介:徐宇妮,女,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蕉岭县作家协会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