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秋天,美国东海岸就成了游客打卡的热门地。
从缅因州到佛蒙特州再到纽约州,公路两旁的枫树、橡树齐刷刷换装。
绿色的叶子慢慢变成橙红、金黄,一眼望去像打翻了调色盘。
不少人专门赶这趟红叶季,就为了看这短短几周的美景。
可最近几年,常去的人会发现不对劲。
以前国庆前后就能看到的浓艳红叶,现在要等十月份中下旬才慢慢冒头。
有些地方的叶子更可惜,还没来得及变红变黄。
就因为天干旱,早早枯成褐色掉下来了。
这不是大家的错觉,研究早就证实,气候变化正在悄悄改变红叶的生物钟。
要弄明白为啥会这样,得先说说树叶秋天变色的小秘密。
其实树叶里不只有让它变绿的叶绿素,还有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这些隐藏色素。
夏天阳光足,树木拼命造叶绿素,把其他色素盖得严严实实;
一到秋天,白天变短、气温下降,树木觉得该囤营养过冬了,就停止生产叶绿素。
等叶绿素慢慢分解,黄色、橙色的类胡萝卜素就露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金黄树叶。
而枫树、橡树这些能变红的树,还多了一步操作,它们会主动合成花青素。
这种色素是天然的保护伞,能让叶子在枝头多待几天,把里面的氮等营养物质回收回树干里。
但花青素很挑温度,得有凉爽的天气。
尤其是晚上够冷,才能大量生成。
要是秋天一直暖烘烘的,花青素就长不出来,叶子自然变不成鲜艳的红色,甚至可能直接暗沉发黄。
美国里士满大学的斯蒂芬妮・斯佩拉教授专门研究这事。
她在缅因州观察发现,当地红叶最漂亮的峰值期,正以每十年近一天的速度往后推。
也就是说,再过几十年,说不定我们要等到十一月才能看到原本十月的红叶盛景。
红叶不光会迟到,还可能 “失色”
除了变暖让红叶迟到,干旱更是让红叶失色的元凶。
有些经常去过的朋友在对比照片之后,就发现有些地方的枫树叶子一半红一半枯。
还有的整片树林都没了往日的鲜亮,看着灰蒙蒙的。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那是因为前几个月没怎么下雨,树木缺水严重,根本没精力合成色素。
树木在干旱的时候,会优先把水分供给树干和树根,叶子就成了 被牺牲的部分。
原本该慢慢分解叶绿素、合成花青素的过程,会被突然打断。
叶子里的水分快速流失,叶绿素还没分解完就跟着枯萎,
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也没机会好好显现,最后只能变成难看的褐色,风一吹就掉。
这种情况在近几年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夏秋连旱的年份。
不少热门红叶观赏地,都因为红叶质量差让游客失望。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红叶晚几天、颜色淡一点吗?
其实没这么简单。
红叶不光是美景,背后还藏着生态信号。
树叶变色和掉落的时间,会影响依赖树木生存的昆虫、鸟类。
比如有些鸟类要等树叶掉落后找树洞筑巢,有些昆虫靠落叶腐烂获取养分。
如果红叶季推迟,这些生物的生存节奏也会被打乱,进而影响整个森林的生态平衡。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红叶的变化更像是气候变化的直观提醒。
以前总觉得全球变暖是个遥远的词,直到发现年年盼着的红叶季变了样,才真切感受到环境在悄悄改变。
现在每到秋天,不少人都会多留意身边的树木。
看小区里的枫树什么时候开始变色,公园里的橡树叶子能红多久。
看着那些因为温暖天气迟迟不变红的叶子,总忍不住想:
要是再这样下去,我们以后还能看到记忆里那种层林尽染的秋天吗?
其实保护红叶不只是保护美景,更是保护我们熟悉的季节节奏。
少开一天车、节约一度电,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就能慢慢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希望未来的秋天,我们还能准时看到东海岸那片绚烂的红叶。
还能让子孙后代也感受到这份大自然的美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