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你干啥了?
我刷手机,看一位保安小哥在滕王阁台阶上拿喇叭整活儿——不是喊“请勿插队”,而是问:“滕王叫啥名?”答对送水一瓶。
游客晒得快熟了,他比太阳还亮,一句“我陪大家一起晒”,直接封神。

网友炸锅:“这哪是保安?这是文旅界的脱口秀演员!”
更劲爆的是,人家还是个在读大学生,兼职不为赚奶茶钱,专程来给滕王阁“补文化课”。
好家伙,现在的优秀大学生,已经卷到连保安岗都不放过,还得自带段子、诗词和情商三件套上岗了?
一、“保安文学”兴起,孔乙己的长衫正在景区走红
鲁迅先生当年写《孔乙己》,说读书人穿长衫站着喝酒,既不愿做工,又放不下身段。
如今倒好,新一代孔乙己不仅脱了长衫,还穿上制服,手持扩音器,在5A景区当起了“文化推销员”。
张灵杰同学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玩有奖问答,嘴皮子利索得像郭德纲附体:“答对‘滕王李元婴’,送你一瓶农夫山泉,知识改变命运,水分拯救人生!”
这不是保安,这是“文安保”——文化安全保卫者。
别人兼职发传单、端盘子,他是端着历史课本在上班。
你说他图啥?他说:“我想让更多人记住滕王阁。”
我说:兄弟,你这哪是社会实践,你这是把《滕王阁序》背成了职场晋升指南!
遥想王勃当年登楼挥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完就走,没想到千年之后,有个大学生正拿着喇叭在他家门口复刻“文旅盛况”——只不过主角从才子变成了保安,场景从诗意变成了“请大家有序排队,别挤,挤坏古建我们都要坐牢”。
二、大学生扎堆景区“摆摊式就业”,社会实践已进化成“沉浸式演出”
现在高校流行一句话:“假期不实践,简历像白纸;实践不拍照,等于没发生。”
于是乎,每到节假日,各大景点就成了大学生的“职场真人秀片场”。
有人在西湖边卖荷花灯,顺便背《饮湖上初晴后雨》拉客;
有人在故宫门口举牌导览,自称“紫禁城临时讲解员,打赏自愿,点赞免费”;
更有甚者,在兵马俑前跳起秦腔,配文案:“我在用行为艺术传承非遗。”
而张灵杰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演,他真上价值。
别的兼职生想着怎么早点下班,他琢磨的是如何让游客“获得感更强”。
别人发水是为了防中暑,他发水是为了传播唐文化。
一个矿泉水瓶,被他包装成了“知识兑奖券”,简直是当代版的“书中自有清凉饮”。
你说这是内卷?不,这是升维打击。
当别人还在“搬砖”的时候,他已经把搬砖现场变成了文化沙龙。
王勃若泉下有知,大概会感慨:“吾作《滕王阁序》只为炫技,今有后生以安保弘文,诚可叹也!”
三、从“打工人”到“文化打工人”,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劳动尊严
有人说,大学生去当保安,是不是大材小用?
我反问一句:什么叫“小用”?
能让焦躁的游客笑出声,让堵在台阶上的家庭听完一段唐朝冷知识,这难道不算社会价值?
比起某些坐在办公室复制粘贴PPT的“白领”,这位小哥可是实打实地提升了国民文化素养——虽然方式有点离谱:靠一瓶水换一个历史知识点。
其实啊,今天的年轻人早就不再迷信“体面工作”那一套。
他们信奉的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这个社会。”
你笑我站台阶上喊话像街头艺人?可我用幽默化解了冲突,用知识安抚了情绪,我这是“情绪管理+文化传播”双岗位复合型人才!
《论语》说:“君子不器。”意思是真正有格局的人,不该被身份束缚。
今天我们要加一句:“青年不设限。”
你是博士?可以送外卖。
你是硕士?能扫大街。
你是本科生?当然也能在滕王阁当“诗词推广官”。
更何况,张同学可不是随便混日子。
他自己掏钱买奖品,主动设计互动环节,甚至研究游客心理——这哪是兼职?这是在做“用户体验优化”!
要是把他放到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都得给他让座。
四、当“温情服务”成为爆款流量密码,我们该反思什么?
滕王阁官方后来发文,说这是“温情服务套餐”,听起来像是火锅店的优惠组合。
但细想一下,为什么一个保安随口几句调侃,能火遍全网?
因为我们在太多地方见过冷漠的“按规定办事”,却少见这种带着体温的服务。
别的景区排队时广播冰冷:“请耐心等待。”
这里却是:“我知道你们热,我也热,但我送你瓶水,咱聊会天。”
这不叫服务升级,这叫“人性回暖”。
就像杜甫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今天我们改写一句:“安得保安千百位,皆如灵杰解民烦。”
更讽刺的是,一个大学生兼职做的事儿,本该是专业文旅团队思考的问题。
可现实是,往往是这些“临时工”,用真诚补上了体制的缝隙。
他们没有编制,没有KPI,却用自己的智慧和温度,撑起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所以别再说“大学生不该去当保安”了。
该问的是:为什么只有大学生愿意这样用心?
结语:愿每一个在烈日下讲段子的人,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张灵杰火了之后,网友说要给他“升职加薪”。
我说:不如直接封他为“江南三大名楼首席体验官”,年薪不限,待遇从优,主要职责就是在全国景区巡回演讲《如何用一瓶水讲活一座楼》。
当然,他也可能毕业后去考公、进企业、搞科研,最终忘记这段台阶上的风光。
但至少在这个秋天,他曾让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在烈日下听见了笑声,记住了“李元婴”这个名字。
这才是真正的社会实践——不是盖章打卡,不是摆拍留痕,而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触碰这个世界。
最后送他两句改编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此地保安会讲题。”
“他日若遂凌云志,不负书生亦保安。”
——致敬所有在平凡岗位上写出不凡段子的年轻人。
你们不是在“打零工”,你们是在给这个时代,加点笑料,添点诗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