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赛汗塔拉的晨光与希拉穆仁的晚风
N
姬卉春
(一)赛汗塔拉陪我度过的那些日子
小时候来包头大姨家,要从鄂尔多斯坐大巴车到东河,再坐5路车到建设路晋剧团下车,再步行往南走一段路,绕过树、跨过草……当时还有点害怕,这是城市?咋这么荒凉。
20多年后我就住在这片“荒凉”区域——“赛汗塔拉”之北。常常站在窗前向外遥望,隔着建设路看远处那片树与草,看它们由黄变绿,又由绿变黄,感叹“一年又一年”。而就在这一年又一年之中,我与它由陌生变得熟悉,由熟悉变得亲近。直到我最近把微信朋友圈打印成册,翻看过往,才发现,它早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赛汗塔拉游人很少,还允许开车进入,于是,偶尔载着爸妈或者外地来的同学开车在里面兜风,假装驰骋在草原上。但那时,赛汗塔拉除了草就是树,除了树就是草,所有照片的背景都是齐腰高的绿草、枯草。后来接待外地朋友,先带去草原,再带来赛汗塔拉,他们会感叹:这里比草原更像草原啊!更能感受古诗里所描写的“风吹草低”。
那时,包头人还不像现在这么热爱户外活动,更准确地说,这么热爱在赛汗塔拉开展户外活动。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赛汗塔拉有了梅花鹿,还有了双人自行车,我们终于把这个不再只有草和树的地方当成了一个景点,当成后花园,当成户外休闲理想的目的地。
儿子小时候,赛汗塔拉是我们亲子户外活动的乐园。带着他去沐浴阳光,去看鹿喂鹿,去奔跑撒欢。有时也约朋友一起陪孩子去骑车,去野餐。
孩子们在旁边恣意奔跑,大人们拉着闲话,慢悠悠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感受岁月静好。
日子在突飞猛进,赛汗塔拉也在日新月异。园内重修了道路,每一公里都有了标识,有了景观,有了供游人休息的亭台、长椅……健步走和骑行也好像在一夜之间就盛行起来,不分老幼,无论是山地车、越野车、双人三人自行车还是儿童车、手推车,通通骑进来!也不分男女,无论是跑鞋、板儿鞋、皮鞋还是高跟鞋,通通走起来!夏天的双休日,赛汗塔拉门外的停车位一位难求。进了门内,两公里之内健步走想超速,还得手动往开扒拉人,可谓盛况空前。
我也弄了辆自行车,刚开始是约了大学同学三人同骑。每天清晨,大门口集合,然后一边骑车、一边拍照、一边聊天,10公里轻松畅快。如果时间宽松,再一起吃个早点,这一天就更加美好了。大多数时候我是一个人去骑行。有时候边骑行边听新闻、有时候也听歌,更多的时候什么也不听,心里千言万语和自己对话,思绪会飘飞十万八千里。风景越来越多,敖包广场、薰衣草花坛、小桥流水、芦花飞荡……拍照越来越美,朋友圈里的“摄影大赛”,赛汗塔拉是多年不败的拍摄主题。我曾拍了一棵树的四季,春夏秋冬,从新叶吐绿,到枝头繁茂,再到落叶飘零,我亦喜亦悲,人生如树,不过尔尔。
固定时间的骑行,总能遇到些固定的人,亦是趣事。
有一个胖姑娘,每天一个人健步走,我每次都是在骑行一半时遇到并超过她。因为总是背着大大的双肩包,我便想她定是要穿过赛汗塔拉去上班。偶尔一日见不到她,我又会想她会不会迟到?抑或遇到了什么事?还有一个中年跑者,穿跑团的服装,从夏跑到秋。每次骑车超过他,我都会默默地为他加油,心生佩服。还有一群骏马,隔三岔五便出现在骑行道边上,霸气又帅气地低头吃草。路过的行人都会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举起手机拍拍拍。近处,眼前,是草、是蒙古包、是骏马,抬头,不远处,是高楼、是公路、是疾驰的汽车,有时会恍惚,这里究竟是城市还是草原?!发朋友圈,会引发外地朋友的惊讶:一大早就到了草原?我会逗他们:我家就在草原的边儿上!翻看我市第一代规划人王璲老人的回忆文章,文章中写道:“文革期间,包头第一版城市规划中的少先公园、昆北公园都被占用,青山区哈达公园被改建……城市规划绿化系统被破坏。”幸运的是,赛汗塔拉在包头市历届政府的精心保护下,成为全国最大城中草原,更成为全市人民的骄傲。
如果留意,我们会发现,赛汗塔拉在2011年后变化巨大。因为2011年赛汗塔拉城中湿地草原管理处成立,综合改造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建设工程、提档升级改造工程等随即展开。到此,一天一小变、一月一大变的赛汗塔拉在越变越美的道路上一路狂奔。2014年,在完成园路改造、桥梁改造、亮化工程(附带室外音响广播系统)、喷灌工程、道路升降柱系统工程、花钵及固定桩工程以及供电系统工程之后,实施了草原灌溉、植被恢复两大工程,恢复绿地100万平方米。同时在园路两侧和小树林栽植野花野草5万平方米,赛汗塔拉的色彩更加丰富起来。
随后,滑雪场撤出、民兵训练基地搬迁,拆除马场、射箭场等建筑物,新增绿地面积63590平方米。2017年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将赛汗塔拉城中草原西侧2800亩土地和地上5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实施整体拆迁,全部恢复草原景观,加上原有面积共8000亩,形成名副其实的万亩城中草原!
赛汗塔拉不仅“长大”了,也变得更美了。2018年开始实施的夜景照明建设工程让赛汗塔拉在夜间呈现另一种美丽:红柳林五彩斑斓,八马雕塑绚丽多彩,园区孤树姹紫嫣红,园区道路明暗呼应,金色小桥横跨水面,蒙古包像七彩明珠散落园区,建设路沿线树木色彩由暖到冷形成四季。园区内流光溢彩的绿化夜景与建设路上庄严肃穆的中华灯、体育会展区上庄重大气的建筑夜景交相呼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夜景景观。
我常常站在窗前向外遥望,隔着建设路看远处那片树与草,由黄变绿,由绿变黄,感叹“一年又一年”的同时,更为邻居赛汗塔拉长大、变美的每一步感到欢喜。
(二)我在希拉穆仁草原追晚霞
时隔一个月(2025年8月),我又去希拉穆仁草原了!
庆祝我和老二完成12年艰苦卓绝的陪读任务,加入“豪华”姐妹团的队伍。
从此,吃香喝辣,走南逛北,姐妹们随时约起来。
老二是大学宿舍的老二,和燕儿、杨霞,一个宿舍睡出来的家人。
秋天的草原,放眼望去,已开始泛黄,与盛夏七月泼墨般的相比,有一种夏尽秋来的无力感。
留不住的夏天,就像回不去的青春,争取活在当下。
当晚霞映红天空,我不由惊呼起来。
多次来希拉穆仁,都不曾见过如此绚烂的晚霞啊。
开车追晚霞,一直追到我们住宿的草原小木屋。
手扒肉、牛排、蒸饺、奶茶,上上上。
上来都是整块肉,燕儿和杨霞一人端一盘,一人一把刀,就像在自己家的厨房里,切切切。
不得不说,这肉是真香啊。
大学毕业离校前一晚,全宿舍7个人4瓶啤酒,喝到东倒西歪。
今夜,4个人,3斤鲜啤,也只喝了一半儿。二十多年都没啥进步。
7月初去希拉穆仁时,几棵枯木还引得我们阵阵唏嘘。
一个月过去,经历了几场大雨,它们竟奇迹般地活过来了,还长出了新的枝桠。
我不由得感动并感叹生命力的顽强与坚韧!
把根深扎在大地,忍耐、等待,总有活过来的那一天。
你我何尝不是那棵树,都值得一朵小红花!
摄影丨姬卉春,李强,祝家乐,宝金
视频丨包头号+文旅体,包头鲜知,英雄达茂
编辑丨姜卉
值班主任丨贾慧珍
审核丨王雪仙 张群群 肖楠
点亮“
”和“

”给小布加个鸡腿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