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江老石桥
1991年8月26日,刚考上学校的我,去省城贵阳念书。
凌晨五点半,天刚濛濛亮,我和外公就坐上兴义到贵阳的早班车,沿着324国道,迤逦前行。
对于第一次出远门,尤其是要到省城贵阳的我,心里的兴奋可想而知。
从登上班车的那一刻起,我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沿途目不暇接的风景充满好奇和新鲜,恨不能一一记住公路两旁一晃而过的山川树木……
艰险的公路
班车出县城约莫两个小时,便开始颠簸起来,坑坑洼洼的公路延缓了客车行进的速度,蜗牛般行驶的客车左右摇晃,班车上的乘客随着车辆的摇晃东倒西歪,苦不堪言,有晕车的女人早忍不住把头伸出车窗,“哇哇”大声呕吐着污物。
我在昏昏欲睡中硬撑着眼皮眺望着车窗外的风景。“严厉打击车匪路霸”,在客车沿着弯弯曲曲的下坡路行进了一段时间过后,忽然公路畔的山崖上悬挂的一条白底黑字的广告横幅吸引了我的注意。
“马上到花江了!”车厢里传来一声异样的说话声,刚才还热闹非凡的车厢竟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汽车“突突”的马达声和轮胎碾压路面发出的哧哧声,以及因为颠簸扭动的车厢与底盘间传出的吱嘎吱嘎声。
“花江这一带山高路远,又是特别危险的地方,经常有抢劫的车匪路霸出没,大家要特别小心!把值钱的东西收好!”正集中精力打着方向盘,稳稳操控着客车的驾驶员提醒着大家。
大伙被驾驶员的提醒吓得心都提到嗓子眼,女人赶紧把戴在手上脖子上的金项链手饰摘下来放进包裹里,男人们则把手表摘下收好,又按了按藏在贴身衣服口袋里的钱,惊恐慌乱地坐着,催促着驾驶员加快行车速度。
经过约莫一个小时令人窒息般的行程,客车在一片怪石磷形的石林间的公路上穿行,没有人说一句话,终于下完花江左岸的山路,已远远看见深深花江大峡谷底一座横跨花江两岸的石拱桥和石拱桥左侧一栋供守桥人值班的小石屋。
守卫花江大桥的民兵
人们提在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开始有说笑声在车厢里飘来,驾驶员从聚精会神紧盯前方公路的姿态放松下来,开始和旁边的乘客聊天,还随手点燃一支纸烟放入口中,袅袅青烟顿时弥漫在车厢内。
横亘在花江河上的石桥看上去已历经多年的沧桑,如一位力大无比的巨人的双臂,把花江两岸的绝壁紧紧拉在一起。
驾驶员在临近大石桥时,故意放慢行车的速度,按了两声喇叭以示和守桥人打招呼。我抬头仰望,看见桥头的石屋门口有两位背着步枪的守桥人站立着,微笑着回应驾驶员,目视班车缓缓驶上石桥。
“这些都是守桥的民兵。”坐在我旁座的外公提示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外公长期往来于贵阳至兴义之间,对花江这一带的历史比较熟悉。
当年的“车匪路霸”
“花江这一带历来就是匪患横行的地方,原来过花江河走的是距石桥不远的铁索桥,人和马走在上面左摇右晃,不小心就会掉入波涛汹涌的花江河里!”一直沉默不语的外公开始打开话匣子。
随着班车行驶过石桥,开始沿着花江右岸的绝壁上开凿出来盘山公路缓慢爬行,心情完全放松下来,乘客们开始相互搭讪和欣赏车窗外花江大峡谷两岸的绝美风景。
正午的阳光高悬在大峡谷上空,峡谷两侧高耸入云的山峦连绵起伏,巍峨险峻,云贵高原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在峡谷两岸的山崖间展露无遗。
花江铁索桥
暴露在阳光下的碳酸钙溶岩和山石胡乱堆砌在山崖斜坡之间,呈现一片光凸凸的荒凉气象,偶尔几株野生花椒倔强地从岩石间挤出,点缀出星星点点的绿色——谁也不知道,多年以后,竟就是这些野生花椒,被勤劳智慧的花江人培育出具有特殊地理标志名扬天下的特产“顶坛花椒”!
客车在几乎七八十度的悬崖上凿出的公路上蹒跚前行,“之”字形的转弯如鸡肠子般层层叠叠着向山顶延伸,不断爬高后俯视脚下已行驶过的路面,和不断下沉的花江河如一条玉带渐行渐细,才放下的心又开始悬了起来。
“蜀道难黔道更难!”我暗自感叹这花江峡谷两岸的公路如此曲折难行,难掩心里的恐慌和害怕。
“这里是兴义到贵阳最危险的路假,经常出车祸!”外公望了望客车前方抛锚滑出路面跌去水沟的一辆“解放”牌大货车,小声说道,我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起来。
客车好不容易行驶到山顶丫口,路面开始缓和并宽阔了许多,只见驾驶员长舒了一口气,点燃起香烟,车厢里的气氛渐渐缓和。
透过车窗,俯瞰花江大峡谷,只见群山莽莽,雾霾在阳光映照下呈现一片迷茫。花江河已隐藏在遥远的深邃的山谷之间,花江石拱桥和值班室被早已消失在峰回路转之间,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隐隐约约飘浮在峡谷两岸的山崖壁上,如一缕缕随风飘舞的飘带……
“黔道难”
过了花江峡谷,客车一路欢快奔驰,约莫半小时,便来到因狗肉而“闻名天下”的黔中重镇——花江。
按照当时的行车安排,客车要在花江停车约半小时吃中午饭。
客车经直停靠在一家名叫“王记花江狗肉”的饭店前,大伙陆续下车,进店找位置坐下。一股狗肉的清香飘进已饿得饥肠辘辘的人们的鼻孔,更勾起对食物的渴望。
狗肉馆里顿时沸腾起来,客人的点菜的嚷嚷声,老板热情的招待声,朝着街道布置的露天厨房的炒菜声,锅瓦瓢盆相互碰撞声恰似美妙的交响曲。
花江狗肉馆
沿街林立的狗肉馆令人眼花缭乱,仿佛来到一个以狗肉为主题的美食世界,空气中弥漫着狗肉的芳香和饭菜的美味,那些陆续路过花江街的大小车辆热闹非凡,络绎不绝,一位位吃饱喝足的狗肉爱好足如飨足的饕餮,抹着泛油的嘴巴,一脸满足地驾车离去,奔向自己的前程,他们都是花江狗肉美味的享受者和传播者。
当这些已吃饱喝足的客人刚驾车离开,另一辆远道而至的车辆立马填上刚空出的车位,另一群饥饿的美食家们已急不可待地涌入沿街的任一家花江狗肉店。
“花江狗肉”已成为贵兴、贵盘公路上途经此地的人们不可不享受的一道美味!
我和外公落坐在一张两人小桌上,专等“店小二”来点菜,外公原本不大吃狗肉,却不忍心看见我频频朝挂满用柴火熛得浮着油黄的狗肉的厨房方向看,和“店小二”小声说道“来半斤狗肉”——门口一张纸板上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狗肉17.6元每斤”,作为当时的价格,已算是奢侈的了!
美丽能干的花江女人
我看见外公不自然地按了按大腿根部藏钱的口袋,根据外公“小气”的性格,能花8.8元吃半斤狗肉,也算我所见到的最“大方”的一次。
其实,真正吸引我的是灶台上一个挥汉如雨忙着炒菜弄灶的女人。
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她婀娜多姿的身影,漂亮白晰的脸蛋,丰满的胸部以及黄金般比例的身材,似乎与她所处的灶台环境格格不入——尤其是她那块系在腰间,油迹斑斑的围裙,只能说是亵渎了她妙如蜂腰的腰部!
女子稔熟地切狗肉,洗锅,炒菜,盛盘,一系列毫无冗余的动作恰到好处完美演绎着炒菜的每一个环节,如一位优秀的舞蹈家在灶台间展现着她优美的舞姿——究竟是谁能娶到这尤如仙女般的女人为妻,应该是修了八辈子的德了!?
女人不但在灶台炒菜如舞,笑魇如花,其银铃般的说话声更是惊飞鸽群——男人如云涌进店中与她说笑,她热情的招呼并不妨碍一块块狗肉在她的妙手下蜕变成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美味的“花江狗肉”
这时,我才发现,“王记花江狗肉”馆子前的车辆排成三排,几乎把不算宽的公路给堵住,男人司机们车还未停稳,隔着p老远声音已如哄钟般与女人调侃起来。
女人手脚不停,如樱桃般小口中银铃般喊着“刘哥”“李哥”“张哥”,早把饥饿难耐的男人们挑拨得如吃蜜桃,慷慨大方地豪点着餐馆里最能体现“男人气”的大菜——当然更少不了来一盘正宗的花江狗肉!
饭馆里招待客人的服务员姑娘们只能干瞪着眼看着一个个客人和灶台上的女人眉来眼去,言语轻兆,只恨自己相形见绌的身子和口不能言的木讷,更忌妒灶台女人还拥有的烧得美味狗肉的技艺——人家不但漂亮还有本事,老天真不公啊!
店小二用一个小瓷盆盛着我们的狗肉汤端上桌来,饥肠辘辘的我和外公已顾不上礼仪和形象,盛上饭,酣畅淋漓地大块朵颐起来。
贵州特有的“断桥”干辣椒,“顶坛”花椒及豆豉做成的蘸水,把花江狗肉的地道味发挥到极致——那是我及今为止吃到过的味道最美的狗肉,也应该是这辈子再难吃到的狗肉了!
花江“顶坛花椒”
我们刚吃完,在单独的房间“开小灶”的司机抹着油嘴站在门口开始叫起来——“兴义到贵阳的客人,吃好出发啰”!
原来,狗肉馆为了感谢司机专门拉乘客来馆子里消费,单独为司乘人员(含随车售票员和保安)安排单间,做上最好的狗肉及炒菜,甚至香烟好酒——这也算是狗肉馆招徕客人的特殊营销方式吧。
花江狗肉在兴义至贵阳的“关兴公路”开通前的几十年里,成为兴义、盘县去贵阳途中必须停歇休息吃饭的所在,也因之,花江一带,因“花江狗肉”而兴盛的花江,很快发展成为富庶的乡镇。可以说,花江因“花江狗肉”而兴,更因公路的便利而兴。
第一次的花江之行,成为当时的我因“初来乍到”的新奇而铭记于心,对于花江狗肉的美味以及那位“花江狗肉”女人的美丽的美好记忆。
只可惜在后来多次途经花江时,再没见到过那位美丽的“花江狗肉”女人,“花江狗肉”的味道似乎也差了那么一点点。
及至“关兴公路”开通,北盘江大桥横跨在北盘江之上,直接绕过艰险异常的花江大峡谷以及花江坡,再没机会停车花江,品味美味的“花江狗肉”,一睹花江姑娘的美丽。
如今,“天下第一高桥”——花江河大桥的建成通车,把花江两岸原本要用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直接缩短至5分钟,真正的天堑变通途!花江峡谷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圣地!
驱车在全新的花江大桥之上,鸟瞰远处的铁索桥和石拱桥,以及蜿蜒盘旋的公路,感叹这个伟大时代的巨大发展和变迁!
古老的花江河奔腾不息,在距花江不到百公里的山谷间与南北盘江汇合,一路向东,流入红水河,流入珠江,奔向遥远的大海!
世界第一高桥9月28日正式通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