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高启龙 泸州观察 郭荞璐
今年国庆档,全国各地的音乐节约有30余场。初次举办即能火爆出圈的,并不多。
10月5日至7日,一场音乐节在泸州“乐”动三天,吴克群、薛之谦等20组艺人轮番登台。
图为泸州酒要会·音乐节现场。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泸州酒要会·音乐节现场。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座主城区人口120多万的城市,3天内涌入15万年轻乐迷,市外观众占比超88%,省外观众更是超50%。
音乐节头部企业“银河左岸”的系列举办城市中,之前并不被特别看好的泸州场,竟先后登上全国热榜37次,全网传播量达6亿次以上,抖音单平台话题播放量超2亿次。
乐迷的表白刷屏社交网络,乐迷们扛起“回泸重燥”的彩旗在人潮中跟随旋律摇摆,一起约定“泸州,明年见”。
当地企业也发挥“钞能力”宠客。泸州老窖、郎酒等知名酒企专设白酒免费品鉴区,为乐迷们特调饮品一起品味“微醺泸州”,玉蝉集团提供的烟花秀连放3晚。
住宿、餐饮、出租等服务业经营者忙疯了,一房难求,一餐难订,一车难找,音乐节的流量成功转化为城市的消费增量。泸州老窖国窖1573国庆期间销量与前一周相比大幅增长,打牢了白酒业发展的底气。据泸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音乐节直接营收6500万元,带动周边消费约5亿元,带动机票、高铁、住宿等远端消费超8亿元。
音乐节拉动了泸州全域文旅热潮——截至2025年10月8日,全市开放的28个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75.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8.8%;景区门票收入617.3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17%。联动景区、餐饮、酒店、商圈、交通等统筹发放各类消费券、优惠券9100万元,实现“一张票根玩转全城”,带动消费超5亿元。
市民群众迎来了久违的节日狂欢,他们主动为游客带路,为乐迷送餐送药,作为城市的主人,由衷地自豪:“泸州文旅终于不打大贰了”“泸州人特别开心自己的小城市被更多人知道了”……
在文旅商深度融合持续蓄力的中国酒城,用一场音乐节作为爆燃的由头,重构升级文旅产业生态,重塑优化城市品牌张力。
有“礼”到有你:
全方位服务细节书写城市新温度
“第一次来泸州,就收到了见面礼,泸州太会了!”10月5日,在音乐节现场领到“泸州有礼”福袋后,湖南乐迷吴孟晶很是惊喜。
“泸州有礼”承载着中国酒城的待客之道,也体现出当地对乐迷与音乐节关系的精准把握,福袋内的礼物虽不尽相同,但无一不是泸州的地方特色美食,还有专享券、优惠券等。
泸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李凌介绍,“总计10万份福袋,是泸州各类特产的集中呈现。”
“我们办音乐节,不单是搞几场文娱演出,更是将其视作一次高效的城市品牌宣传,是对城市新形象的全方位展示。”泸州市政府副市长靳地胜表示,泸州有“礼”不仅是礼物,更是这座城市对客人的友好礼遇。
宠粉在泸州无处不在,专门公交接驳、免费供应饮用水、低价手机充电服务、夜排有专门服务团队……记者在现场看到,咨询引导、应急救助、物资补给等贴心服务一应俱全。
针对乐迷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等问题,执行组采购3000支藿香正气液免费发放,559人次身体不适的观众得到及时救治,用快速响应为乐迷健康兜底。
跟着音乐节来旅行,河南乐迷黄娅桐走过很多个城市:“我们这次来泸州的体验感非常好,谢谢泸州!”她说,这次在泸州被照顾得很好,现场不仅有志愿者引导并提供帮助,还有美食市集提供餐饮。
“泸州有礼”还代表着活动保障的安全有序,这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精准调控和有力组织。
“泸”力待客,活动前,泸州有关部门发布《规范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对酒店、餐饮、停车场等200余家商户进行价格巡查,严打坐地起价。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执法,查处倒卖票证案件12起,保障市场秩序。
距离舞台约300米的地方,有一栋旧小楼,这段时间成了临时指挥部所在地,泸州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这里调度指挥,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把为乐迷、游客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作为第一宗旨。在若干工作组当中,有一个专门搜集处理各种问题的小组格外显眼,通过大数据主动找、市长热线全面查、网上平台广泛搜,累计收到相关诉求732件,迅速办结720件,办结率98.4%。
倾听群众的呼声,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及时改、不过夜。“第一天散场交通组织出现了一些问题,听取网上的意见,立即整改,绝不把问题留到第二天。”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曾兴宇表示,第二天,两万多人40多分钟就完成了疏散。第三天,近四万人的疏散仅用了1个小时。
点题到破题:
全要素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新态势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这对产业结构亟待重构升级、产业方向亟需更新迭代的泸州来讲,无疑是一个必须要抢抓的新风口。
“省委全会专题部署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泸州深刻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顺应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态势,努力探索泸州发展的破局之路。”泸州市负责同志表示。
泸州旅游资源禀赋先天条件不佳,既没有5A级景区,4A级景区品质也不高,且缺乏爆款旅游产品。不过,泸州文旅发展也有独特优势:唯一的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周边辐射带动人口达6000多万,医疗和教育条件优越,红色文化和白酒文化底蕴深厚。
今年6月,泸州拿出破局举措: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发布184个重大消费地标和特色街区项目招引机会清单,规划建设3大城市地标、7个特色街区项目,提档升级20个消费新场景,全面提升城市消费能级。
重点培育引进重点产业“一产业链一会展”。刚刚在泸州结束的第四届国际地标产品博览会,汇聚了来自17个国家、700余家企业的精品好物3000款,“现场+订单”以及线上销售额超5000万元,带动周边行业实现收入超3.2亿元。此外,汽车、家居、萌宠、户外装备等多个专业展会也将在泸州先后举办。
驭见纳溪汽车消费公园项目已招引腾势、蔚来等9家新势力汽车品牌落户,打造集新车销售等多项业务于一体的百亿级西南国际汽车消费城,促进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文化体验等深度融合,形成“汽车+”消费场景,有效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居民消费需求。1—8月,泸州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达15.6亿元,同比增长19.6%。
2025幸福江阳·酒城车影映滨江汽车消费节。张红摄
泸州还积极发展演艺赛事经济,与中演院线合作、即将投入运营的江阳区文体中心能满足1200人观演,每年有不低于300场精品剧目演出。成功举办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多项活动,引进中国篮球公开赛(CBO)、中国新闻界网球大赛、亚洲综合格斗锦标赛等品牌赛事落地。
国庆节期间泸州市商圈。(张红摄)
今年1—8月,泸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7.5亿元、增长6.8%,居全省第4位,较去年提升11位。
干起来到跑起来:
全链条打造中国白酒文化新地标
“酒要会”这个贯穿音乐节的冠名,藏着泸州的品牌野心。
作为城市重点打造的文旅商IP,泸州正依托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酒要会·中国白酒文化历史街区等“国字号”重点项目,打造中国白酒文化新地标,成为展示白酒文化的“城市封面”。
双节期间,拥有1619口百年以上明清酿酒窖池的泸州老窖博物馆开展夜游专场活动,开放时间延长至22时。国庆节八天,该博物馆共接待6.05万人次、同比增长184.97%,门票收入96.6万元、同比增长58.12%。
与其他的音乐节不同,泸州的音乐节搭建了以中国白酒为主题的消费场景。在“烹香泸州”消费场景区域,泸州市餐饮协会会长王晓林介绍,我们组织了150多家相关企业、业主入驻15000多平方米的用餐区,可满足2000人同时用餐。
“我们推出了钵钵鸡、冒菜、拌面条三大品类,原本准备了一天的食材,一百多套冒菜套餐和两千串钵钵鸡中午前就卖完了。”麻辣空间总店店长刘庆正忙着尽快补货,保证乐迷们能吃到地道泸州风味。
泸州把传统白酒升级为音乐节潮流配饰,让年轻人主动端起第一杯白酒。10月5日,超4万乐迷涌入美酒体验区,低度酒与鸡尾酒领取比例高达65%,“白酒”成为年轻人社交平台的“可晒元素”。
“泸州的微醺和音乐节简直就是绝配,这个中秋节太圆满了!”重庆乐迷张月颖开心地说,希望泸州以后多办,很方便经常过来玩。
音乐节、年轻人、低度白酒在泸州实现了同频共振。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局长叶仕良表示,这次音乐节,我们和包括泸州老窖在内的多家酒企认真谋划,细分市场后,推出低度化、调酒化、游戏化、社交化四步策略,引导年轻消费者认识中国白酒文化的深度和价值,建立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连接。
音乐节的落幕,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起点。
银河左岸公司正在积极谋划将泸州打造成川渝两地音乐节重要的举办地,计划明年五一增加场次和更有影响力的艺人。
泸州也在积极谋划将这种“赛演经济”常态化、多元化,更多相关的演艺、赛事活动已被提上日程,中国白酒文化新地标正在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更多元的表现方式。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认为,“泸州市成功举办音乐节不是一场单纯的演艺活动,是深度考量、全方位城市营销的有益实践,只有深深植根于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和特色,创新性地推出融合发展的新举措,这样的活动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