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洪崖洞景区游客接踵而至。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吴礼霜)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圆满落幕,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发布假日文旅成绩单。数据显示,重庆成功跻身全国热门旅游城市前十,为全国假日经济注入“重庆活力”。
文旅数据亮眼 洪崖洞等热门地标人气爆棚
据统计,假期内,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701.5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2%;国内游客花费196.1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4%。全市重点监测的1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1.2%。
在核心景区方面,热门目的地持续领跑。人流量排名前5的景区分别为:洪崖洞民俗风貌区105.9万人次,磁器口古镇102.3万人次,美心红酒小镇101.2万人次,武隆喀斯特旅游区78.5万人次,重庆动物园53万人次。
特色街区同样人气高涨,全市重点监测的10家旅游休闲街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9.6%,接待人数排名前三分别为: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106.1万人次,南岸区弹子石老街80.0万人次,南岸区龙门浩老街55.1万人次。
演艺市场火热 明星演唱会拉动消费
假日期间,重庆文艺演出市场供需两旺,多元演艺活动为游客带来丰富精神文化体验。全市29家主要剧场和重点演艺新空间累计演出567场,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4%;累计接待观众约16.5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6%,演出场次与观演人数均实现大幅提升。
头部演艺活动更是成为文旅消费“强引擎”。10月6日、7日,谢霆锋重庆演唱会在奥体中心体育场连续开唱,吸引8.2万名观众到场;同期,华熙live鱼洞举办陈立农演唱会,1.1万余名粉丝现场助阵。两场大型演唱会不仅点燃假日氛围,更直接拉动交通、住宿、餐饮等关联消费,累计带动综合消费约5.2亿元。
夜间文旅体验同样亮点十足。10月5日,重庆推出国庆限定版无人机灯光秀,两江四岸的夜空,千厮门大桥变身“巨型乐器”、莽小五冲浪等图案亮起,吸引大量外地游客驻足观赏、拍照传播。
谢霆锋重庆演唱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林楠 摄
群文活动丰富 累计吸引84.8万人次参与
围绕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渝举办的契机,重庆全面加大群众文化活动供给,让市民游客在假日中感受文化魅力,全市共谋划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793场次,累计84.8万人次参与。
公共文化场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全市42家公共图书馆、41家文化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并提供内容丰富的线上服务,累计到馆人数94.07万人次、日均增长7.8%,线上服务103.68万人次。全市公共美术馆累计接待观众约9.1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
此外,各区县活动也接踵上演,“欢跃四季·舞动山城”2025重庆市街舞大赛江津选拔赛、奉节县“放歌瞿塘—重庆奉节实景创意歌赛”、渝超渝东南会场站——彭水对战黔江等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火热进行,吸引30.57万群众参与。涪陵区美心红酒小镇特别举办“我爱你中国”歌曲快闪活动,推出“涪陵三宝”特色月饼品鉴会,葡萄、红酒、榨菜等新奇口味月饼成为游客消费热门,实现“文化体验+特色消费”双重融合。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的木板拓印非遗体验活动。博物馆供图
文博非遗出彩 博物馆取消预约“敞门迎客”
为方便游客感受巴蜀文化魅力,假日期间重庆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全面取消参观预约制,以“敞门迎客”的姿态提升参观体验。各文博单位共策划推出72个展览和152项社会教育活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体育博物馆等16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全市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20.68万人次,同比增长25.8%。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为文旅“打卡热地”,不仅推出漆扇DIY、木版拓印等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亲手感受传统工艺;三峡文物保护科技基地也在1—8日开展文物主题研学、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吸引亲子家庭、研学团队参与。八天长假中,三峡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超22.5万人次,日均客流突破2.8万人次,成为展示重庆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各区县也围绕爱国主题与节日内涵,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美食消费季、非遗研学体验等活动。永川区举办松溉古镇中秋追月灯会,大渡口区开展“文物焕新颜·童心画义渡”国庆非遗特别活动,荣昌区举办“庆国庆·迎中秋”非遗研修体验活动,秀山县举办“双节同乐·渝见边城”系列文旅活动,大足石雕、万古鲤鱼灯舞、大足剪纸、双桥杂技等非遗项目集体亮相央视CCTV-1《中国梦·家国情—2025国庆特别节目》,向全国观众展示重庆非遗的独特魅力。
美心红酒小镇景区举行的国庆快闪活动。景区供图
据统计,假日期间全市累计开展非遗展示展销展演活动230余场次,同比增长12%;参与群众10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了非遗传承与文旅消费的双向赋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