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过饰非
编辑 | 文过饰非
前言
国庆小长假算是接近尾声了,整个假期,不管是哪个社交平台上都是大家在分享去全国各地旅游的照片。
大家都很开心,但是也有不少网友吐槽在旅途中遇到的糟心事,花费时间和金钱千里迢迢去到古镇,到了才发现是纯人工打造的,来都来了,总不能原路返回吧。
吃顿饭景区的饭比外面的饭店贵的离谱,好吃的话也还行,关键是又贵又难吃。
这种花了钱却体验不到旅行的快乐,真是让游客寒心,吐槽声越大,景区倒闭的就越多,到底是为什么让那些5A景区都濒临倒闭?
大量景区倒闭
玻璃栈道停运、缆车生锈、售票处积满灰尘,曾经年入数亿的5A景区如今门口贴着“歇业清算”公告。
今年夏天,就在全国旅游市场热得发烫之时,一群“网红景区”却凉透了,7家4A级、3家5A级景区扎堆宣告破产。
这些景区破产前的最后疯狂令人咋舌:一家破产的5A级景区,巅峰时期门票高达280元,坐缆车再掏150元,走玻璃栈道加80元,玩一圈人均消费上千元。
曾经靠“镀金招牌”就能日进斗金的景区模式正在崩塌,游客王峰还记得在某5A景区的糟糕经历:“刚进大门就被推销套票,矿泉水标价10块,小孩捞个塑料鱼收费50,这不是旅游是当韭菜。”这样的体验,正在让A级景区的光环迅速褪色。
曾经人声鼎沸的景区如今冷冷清清,某江南古镇2023年还有日均3万游客,到2025年长假,每天游客不到5000人。
河道边的奶茶店老板一脸苦笑:“以前排队半小时起,现在一天卖不出20杯,连房租都亏光了。”
景区商户老张的抱怨道出了无数旅游从业者的困境:“游客少了七成,50元一碗的面根本卖不动,我们只能关门。”
这波破产潮其实早有征兆,云南某5A景区2024年客流暴跌40%,却坚持把门票从120元涨到160元,结果今年直接进入破产名单。 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景区觉得游客记性差,涨价就能补亏损,实际加速了死亡。”
2024年文旅部暗访发现,这些破产景区全部存在捆绑消费、虚假宣传问题,其中三家被黄牌警告后,依然把20元文创雪糕涨到45元,理由是“IP开发成本高”。
湖南某破产景区内,60岁特产店老板老周蹲在墙角发愁:“去年听景区忽悠贷款30万升级店铺,现在货全烂在库里,讨债的天天砸门。”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多地上演,反映出旧有的景区运营模式已经彻底失灵,为什么曾经靠A级招牌就能吸引客流的景区,如今连生存都成了难题?
很多人误以为5A级景区代表风景最美,但实际上,评级的核心标准并非景观。
5A景区为何倒闭?
1999年国家出台景区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初衷是规范上世纪50年代旅游业起步时有山就围、有水就圈的混乱管理。
2003年评级体系升级为5A最高级,满分1200分的评分规则中,服务与环境占1000分,景观质量和游客意见各仅占100分。
这意味着交通是否便利、厕所是否干净等基础设施硬指标,比风景好坏更能决定景区等级。
许多景区发现,只要砸钱建厕所、修道路就能快速刷分拿等级,却忽视了游客真正在意的体验感。
2015年起5A级景区数量持续增长,2024年更是一次性新增40家,创下近10年之最。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游客吐槽5A级景区“越来越水”,网络上整理的体验较差5A级景区榜单中,很多知名景区上榜。
三亚天涯海角因千里迢迢看几块石头排名第一,武汉黄鹤楼因80元门票看装电梯的楼位列第二,杭州西湖、乔家大院、鼓浪屿等知名景区也因商业化严重、服务差、价格贵遭无数游客吐槽。
更让游客反感的是普遍存在的宰客现象,汕头南澳岛被调侃最良心商家是肯德基,因为只有它不分本地外地客统一标价;甘肃某4A级景区甚至向途经车辆收取每人300元过路费。
自媒体时代,一次宰客曝光就能让景区口碑彻底崩塌,与此同时,游客的消费习惯和旅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文旅部2025年数据显示,全国自由行游客比例首次突破80%。很多游客的选择很明智:“花280元进景区看人头?宁可自驾去浙江野山露营,溪水免费抓鱼,晚上住帐篷人均60块。”
在旅行途中和大家分享的出游照片中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帐篷随处可见:有人搭在江边等日出,有人扎在山顶观星空,甚至有人在高速服务区休息时都不忘支起帐篷。
在过去,很多5A景区恰恰是靠着团队游“引流”过活,比如洛阳的龙潭大峡谷、内蒙古的成吉思汗陵、贵州的安顺龙宫等,它们都是旅行社的“重要业绩”,常用来填充一日游或多日游套餐的行程。
可现在这法子行不通了,中科院旅游研究中心调查发现,超过70%的人选择自助游、远超半自助游,跟团游的选中率仅有26.5%。
在旅行的规划中,新一代游客意识到,出去玩,不一定非要去景点扎堆。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家酒店或民宿的设计感和舒适度,甚至比附近有没有著名景点更重要,哪怕在酒店里面点个火锅喝奶茶,也是奖励自己假期的形式,旅行者始终要的是那份暂时的逃离与新鲜感。
反观破产景区,某山水名胜曾年收门票2亿,却把90%收入砸在修豪华大门、仿古雕塑上。
一位某知名景区的导游透露:“山顶厕所贴满金箔,缆车镶水晶吊灯,可步道裂缝三年没修,安全帽都发霉了。”这种重面子轻里子的做法,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
也有景区通过改变成功逆袭,有一些景区靠创新体验突围:神农架请工作人员扮成野人在山里巡山,新奇的场景引发游客主动拍照传播,成功登上热搜。
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推出王婆说媒,武松打虎等实景表演,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复游率大幅提升。
这些案例证明景区的自然风景难以改变,但服务模式和体验形式可以灵活调整。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能实现盈利的景区不足20%,营业状况良好的仅占5%,曾经圈块地、收门票就能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
5A景区“破产倒闭”、“亏损撤牌”等现状是旅游业的短期阵痛,未来的景区,比的不是谁家的A多,而是谁能哄好游客。
2024年国内旅游调研显示,62%的游客会优先考虑是否值得花钱,仅有28%会因为5A级标签选择景点。
这意味着,景区要想活下去,必须放弃靠招牌吸引客流的旧思路,回归让游客开心的本质。
毕竟,游客出游想要的是一段轻松快乐的时光,而不是一场坑钱又累人的失望之旅。
只有守住诚意这个核心,景区才能真正摆脱建得快、倒得更快的怪圈,实现长久发展,那些还在指望通过涨价来弥补亏损的景区,真该好好听听广大游客的心声了。
图片来源潮新闻
信源:2025-06-02 济南日报·爱济南 5年近10家4A级及以上景区破产,单纯靠景观很难吸引人
2025-06-02 澎湃文旅 5年近10家4A级及以上景区破产,专家:单纯靠景观很难吸引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