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旅游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社会发展的温度计,也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新场域。当国庆节遇见中秋节,乙巳蛇年最后一个“超级黄金周”秋高气爽,花好月圆,城乡居民出游意愿持续高涨,各地文化活动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国庆红、秋色美、月色净、人欢乐成为假日旅游主基调。旅游市场繁荣有序、融合创新,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旅游花费、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半径、入出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指标创下历史新高。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花好月圆·幸福满满
游客在行程中弘扬了红色文化,涵养了家国情怀。九三阅兵和习近平总书记国庆重要讲话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爱国情怀,革命纪念馆、历史陈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假日最红风景线。假日第一天,12万多名游客和市民汇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高唱国歌。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少年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立,深情诉说“盛世如你所愿,清风接您回家”。广大游客在行程中尽赏万山红遍,漫江碧透,在湖南韶山、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江西南昌、井冈山、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参访凭吊、深情缅怀,爱党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旅游从来都不是简单地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书生意气的研学、家国天下的旅行。出境旅游者不再只是打卡拍照,而且深入体验当代生活,在平等、自信、包容的文化交流中拓展了国际视野,展示了当代中国形象。
游客在行程中感受到岁月静好,看见了国泰民安。假日期间,合家欢、亲子游、红叶游热度上涨。在黑龙江伊春,游客徜徉在北纬45度的五花山、汤旺河和红松林海感受风景如画。在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大片大片的芦苇风中摇曳,将夕阳下的湖面染成金色。在重庆巫山,游客仿佛置身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的经典场景。在北京香山、世园公园和钓鱼台银杏大道、在四川遂宁的世界荷花博览园、在“这么近、那么美”的河北北戴河大潮坪和滦州蒋庄的“稻”梦空间、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和龙亭景区,在祖国各地的植物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地质公园,林相金黄、沙鸥翔集,引得无数游客流连忘返。中秋时节更是桂花的世界呢,在广西桂林的象山公园,“走着走着,突然就被香气包围了”。杭州西湖“满陇桂雨”,还有树下捡拾桂花的大姐,说是带回家做桂花糕给家人分享。如此假日这般景,倒是让人不由生出“唐诗宋词,诚不我欺”之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无论行走到哪个省、哪座城,还是旅居在任何一个村庄;无论广场和景区齐声合唱的《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还是酒店和民宿里伴奏轻唱的《彩云追月》《茉莉花》,普天之下共望一轮圆月,同享盛世繁华。
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加上家庭乘用车的普及化,让陆海协同、立体出游的国民旅游梦想照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假日期间,多数游客选择了自驾远行、自助度假,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让“我的行程我做主,我的体验我做主”全面覆盖了往返交通、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目的地生活体验的全过程。假日期间,45.7%的受访者选择了自驾游,同比增长了6.8个百分点,远高于17.5%的高铁和7.4%的飞机出游。无论是自驾还是高铁,75%以上的游客单程出行时间都在3小时以内。受交通便利影响,部分游客选择了提前出行和错峰出游,假日旅游呈现“前展后延、多次出游”和多目的地趋势,单次行程中,79.2%的受访者游览了2—3个城市。在旅游目的地,游客广泛使用地铁、公交、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并视之为本地生活体验的一部分。假日期间,游客平均出游半径212.66公里,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23.04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4.8%和24.5%。需要指出的是,自驾旅游和度假客群的增加正在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行为,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影响测算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汽车加油、充电和车辆租赁等行前消费,高速公路服务区消费,还有自有度假用房、短租公寓和度假民宿使用期间的水电气暖、物业和生活用品采购等消费行为,尚未进入传统的旅游统计体系和数据分析范畴。
目的地游憩半径的延展,以及交通方式和休闲空间的共享化,有利于旅游消费向“烟火小店”下沉,让更多的传统业态和本地居民受益。旅游是异地的美好生活,城乡居民的高品质、便利性和日常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新时代旅游交通体系的建设和空间格局的完善,不仅要规划旅游机场建设、高铁站、国道与高等级公路的连接、旅游风景道等宏大叙事,还要对支线交通、公共交通与商圈、街区、戏剧场、菜市场、批发市场、非遗工坊、乡村旅游点的连接,让游客在戏剧场到菜市场的每一寸空间都能分享当地居民满满的幸福。
神州美景·主客共享
新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诗与远方”的美好生活,让人民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自由行走,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文明对话。无论是行政部门,还是市场主体,都应自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让游客领略自然之美、领悟文化之美、感受生活之美。旅游是人类长存的生活方式,是日渐显著的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旅游工作要建设旅游目的地和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也要科学指导国民休闲的同时保障城乡居民的旅游权利和出行需求。游客是出游的居民,居民是归来的游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关注旅游目的地建设,也要关注客源地和集散地建设,发展普惠旅游,让更多城乡居民加入到旅游进程中来,有的游、游得起、游得开心、游得放心。
游客的出行和到访是一切旅游活动的前提,消费则是理解旅游业的钥匙。从需求侧出发,我们建立一套包括国内居民出游、旅游花费、旅游接待和旅游行为在内的假日旅游指标监测体系,从流向、流量、流速和流质等视角,从规模、结构、同比、环比等维度,全面地、系统地分析不同周期的旅游经济运行特征。旅游大数据监测显示:客源产出靠前的省有广东、四川、山东、河南、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游客接待量位居前列的省为广东、江苏、四川、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占全国旅游市场比重分别为56.1%、56.6%。游客接待量位居前列的城市有重庆、成都、上海、北京、武汉、广州、西安、长沙、深圳、杭州、天津、郑州、苏州、南京、哈尔滨、沈阳、昆明、石家庄、合肥、济南。
城乡居民旅游休闲需求升级的同时,旅游市场和旅游目的地也在进一步下沉,加上中小城市和县域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接待环境的完善,让新发展阶段的旅游空间布局趋于均衡。从数据来看,假日出游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文化休闲的常态化选项,小镇青年则是旅游市场的新生力量。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农村居民出游率达22.0%,合计出游1.02亿人次,占假日国内出游总人次的11.5%。一个“市民下乡,农民进城,城乡游客双向奔赴”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大众旅游和文旅融合的市场基础更加坚实,县域旅游特别是那些充满了烟火气、文化味和科技感的宝藏小城,正在以其高性价比得到游客的青睐。数据显示,41.7%的游客选择“避开热门城市、选择去人少的城市”,26.3%的游客则选择“热门目的地小众景区”。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带等区域内部高铁圈,拉动沿线短途生态游、红色旅游、古城古镇游热度。福建龙岩连城县“非遗奇妙夜”,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国潮电音和非遗舞龙表演,内蒙古阿尔山主题音乐会,带动当地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
旅游列车以规模化生活、标准化服务和高性价比的优化,赢得了银发旅游、家庭出游和团队旅游的青睐,成为假日旅游的新亮点。在旅游和交通部门的联合支持下,旅行社和国铁集团、地方路局公司合作,研发推出了新东方快车、丝路梦想、星光蓝湄、呼伦贝尔、悠享龙江、齐鲁之星、星光燕赵、南方快车(潇湘)、熊猫、京和、龙藏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串起了沿线城市和乡村,连接了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各具特色的旅游社区,让大好河山和美丽城乡在车窗前成为流动的风景线。每次发车前,游客比工作人员还要勤快,将车窗玻璃擦得洁净明亮,只为眼中和镜头前的中国有最好的呈现。
旅游者有进入、体验和分享的权利,旅游人和当地居民有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就业的权利。这个假期,旅行社、在线旅行商和导游,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酒店民宿等旅游住宿机构,以及租车、餐饮、零售、演艺、娱乐等业态实现了较为满意的财务数据。中旅旅行“双节同庆 假日狂欢”、广之旅“南国之南 天天天蓝”、春秋国旅“青春在路上 精致小团游”、众信旅游“穿越港珠澳大桥”、上航旅游面向入境市场的“中国大周游”等主题线路在假日期间收获了市场,也赢得了口碑。10月5日,南京市星级饭店及部分品牌酒店平均入住率达到85.8%,全市等级民宿的平均入住率也达到82%。沈阳市重点星级酒店和民宿入住率普遍维持在80%以上。锦江、首旅、开元、华住、东呈、华天、黄河宿集、西双版纳宿集等酒店与民宿品牌运营商,也接受了假日市场的检验。假日期间,导游和一线员工一直都是行程中和景区内美丽风景。南昌滕王阁景区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导游队伍人均每日步行超2万步,重复讲解7、8次,赢得了游客的交口称赞。恩施清江索道的游客在临行前由衷感叹:清江星火的队徽,就是最可靠的“通行证”!
走向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行游方式和旅游行为,让更多城乡生活场景、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成为新型旅游吸引物,在重构旅游资源概念的同时,也拓展了旅游产业的边界。公园商业、商圈赛事、首店体验、高速公路服务区,正在孕育融本地生活、休闲体验、公路旅游、汽车旅馆等新业态。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迎来了“进货式旅游”新风潮,成为年轻人热衷到访的城市打卡点。武汉滨江天街通过楼顶平台和室内空间的1.3万平方米的水环大草坪和无动力儿童乐园等设施,为家庭游客提供了“在商场里逛公园”的微度假新选择。高速公路浙江金华服务区变身熊猫猪猪主题乐园、湖北潜江服务区可以吃到特色小龙虾还可以看舞台表演,河北高速的燕赵驿行会员卡让自驾游客在服务区的消费也可以积分。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容和各地区各行业创新意识的增长,将会有更多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跨界而来,为游客带来更多的体验空间和消费选择。
文旅融合·科技赋能
旅游景区特别是高等级旅游景区和热门博物馆依然是最典型的旅游空间,也是游客最愿意参与的文化场景。假日期间,文化和旅游系统推出了“非遗颂山河”“非遗进景区”“非遗市集”中华传统文化可触可感可体验。各地博物馆推出假日临展和特展,延长闭馆时间,推出“博物馆奇妙夜”,让文化成为推动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日渐增长的创新力量。南京红山动物园举办“巨猩降临”大自然生活嘉年华,融文化、自然与摄影艺术于一园,吸引了超过40万名游客到访。广东韶关的丹霞山旅游景区结合中秋非遗展,推出夜间山水实景光影秀,营造了昼夜连续的沉浸式游览场景。安徽齐云山围绕仙、侠、隐、仕四大文化元素,打造“国庆逍遥季”,营收同比增长20%。
假日期间,全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日均接待量同比相对稳定,热门景区保持高位运行。大数据监测数据显示以下高等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位居前列: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杭州西湖、浙江横店影视城、云南大理古城、西安大唐芙蓉园、成都青城山都江堰、广西青秀山、浙江天台山、广州白云山、南京钟山、浙江台州府城、浙江雁荡山、云南丽江古城、湖南凤凰古城、江西庐山、福州三坊七巷、广东西樵山、安徽九华山、河南洛阳清明上河园和四川峨眉山,平均增速保持在6.3%。更多城市旅游者愿意到访旅游休闲街区和商圈,假日期间,纳入监测范围的旅游休闲街区的游客接待量有5.1%的增速。
科技让智慧旅游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释放更多的旅游需求,不仅为传统的旅游业态和旅游项目赋能,还以显而易见的速度拓展旅游产业边界。“苏超”“浙BA”“村歌”等群众体育活动和民间文艺,以及音乐会、演唱会和非遗活化,成为假日旅游休闲的新型吸引物。“跟着赛事去旅游”“跟着音乐去旅游”“跟着课本去旅游”“跟着影视去旅游”成为假日旅游市场扩容和消费升级的新动能,更多的文化体验新空间培育了旅游消费新场景。南京南艺后街带来鼓楼水岸焕新季活动,用艺术市集、音乐演出点亮水岸空间,假期接待约15万人次。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游客去敦煌依然要看莫高窟、悬泉置、鸣沙山、月牙泉,也会去印局、书局和无界,还会去占地100多平方公里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看被网友称为“人造小太阳”的熔盐塔、1万多面阿基米德镜、不时可见的“丁达尔效应”。科技原理和工程技术会成为研学旅游者的新选择,科技场景和生产车间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美丽的风景线。
科技赋能文化、体育、教育和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电力各行各业,进而推动了各行各业“+旅游”,从产业链的上下游、诸环节和多角度助力现代旅游业体系的完善。低空飞行、内河游轮、城市游船等新型交旅融合项目,也成为假日旅游的新选择和文化休闲新空间。旅游列车、内河游轮、城市游船等现代交通体系和新型交通工具正在重塑旅游空间格局、产品体系和服务品质。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制造和现代科技在有效释放新需求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理念的导入和新业态的创造。持续增长的自驾旅游者催生了神州、一嗨、哈啰等租车公司和滴滴、飞猪、携程、去哪儿等租车平台的成长,无论是订单量、平均租期,还是长租订单占比,在这个假期都有两位数以上大幅提升。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这是一个旅游者定义旅游业的时代,也是旅游边界重构的时代。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和市场创新也成为各地文化、体育、科技、餐饮、零售创新创造的新引擎。
游客在行程中体验了传统文化,也创造了当代生活。游客广泛进入城市和乡村一切可进入的公共空间,与当地居民一起体验文化休闲、民俗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参与街舞、电竞、广场舞、公园合唱团等群众性体育和文化活动。旅游者在融入、体验和参与的同时,也在深刻而持续地影响 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县域和村镇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模式。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影响都是积极而正面的,比如黄山、大理、三亚、莫干山、北戴河、西双版纳等国民度假地概念已渐趋成熟,部分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则进入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相对较好的乡村度假。与传统的观光旅游者不同,他们广泛使用本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与当地居民密切互动,对公共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假日和全年监测数据表明,旅游在经济增长、城市更新、乡村建设和国家治理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目的地因此要更加关注产业投资和项目运营,要科学生产数据,更要系统地、全面地解读数据。不可以将局部地区和特定周期的数据视为全局和长期的规律,更不可以动用行政资源和财政资金仓促上马旅游项目,避免造成新一轮的低效闲置资产。
依法治旅·近悦远来
生命高于景观,在涉及游客安全的问题上,媒体必须坚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路透社、《曼谷邮报》《越南快讯》《澳门新闻》等海外积极评价中国在台风、暴雪等突发事件中的应对,在台风“麦德姆”期间及时发布出行预警、优化口岸调度等举措,保障旅客安全。英国广播公司(BBC)与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西藏珠峰地区暴雪救援反应迅速,措施得当。假日前后,既没有出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也没有产生负面舆情。
各级党委和政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和技术手段,强化了不同空间尺度的游客流向、流量、流速,以及不同时段的城市、景区、点位游客承载量的预测预研和预判,及时处置可能出现的游客拥堵、设备疲劳等原因可能出现的险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项目成果苏州“AI避高峰”合计预警380起,其中平江历史街区、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等点位的高风险预警191起,均得到妥善处置,共有7370位游客使用“AI避高峰”智能服务优化了自己的旅游行程。
安全、品质和便利化吸引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游客到访。假日期间,共接待来华入境游客320.28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71.90万人次。主要客源国包括缅甸、韩国、马来西亚、蒙古、俄罗斯、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特别是俄罗斯游客受互免签证政策影响,航班和酒店预订量均有较高的两位数增长。中俄两国游客的跨境串门成为常态,带动了边境旅游显著升温。
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关注游客的满意度评价,也要关注居民的获得感,更要认真倾听企业家和从业者的声音。对任何一方权利的漠视都可能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承受之重,唯有共商共建,才能共享。安徽文旅系统推出“超级皖”美食活动和“百戏入皖 星耀合肥”戏曲活动,彰显了现代旅游业的涓滴效应。铜陵永泉小镇坚持食材本地化、餐饮农家化,带动周边农民1200多人就业致富。数据监测和市场研究发现,生态文明、绿色旅游和可持续发展,已经完成了概念导入阶段,逐渐成为业界共识并获得了游客认同。
文明旅游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和行为自觉。任何时候,人都是最美的风景,居民和游客的共情链接才是最好的旅游体验。很多时候,游客要的不是多数人“听说过、没见过”的消费券,也不是种种只对特定群体的“花式宠客”,更不是旅游局长是不是出圈的“网红”,而是言必行、行必果的真诚承诺,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高效和便捷,更是对普通游客的平等、善意和温暖。
国庆中秋假日过去了,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的旅游工作才刚刚开始,健全完善旅游业发展监测体系和预测预警预判机构,更是长期的任务。人民群众旅游权益的保障、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智慧和耐心。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步推进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将旅游业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