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汕尾火了。
10月9日,新华社联合高德扫街榜发布《奔腾的中国——2025国庆中秋长假出行消费报告》,汕尾上榜“高德扫街榜 烟火城市榜”TOP10第8名,与丽江、大理、柳州、南京等知名旅游城市同列。这座低调的海滨小城,何以在长假期间“杀出重围”,成为一匹文旅“黑马”?
数据背后是人气,更是心意。据初步测算,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8天(10月1日至8日),汕尾全市接待游客242.98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7天增长22.79%(以下对比均按此口径);其中过夜游客130.23万人次,增长29.14%;实现旅游收入17.02亿元,增长25.79%。
从海风轻拂的品清湖畔,到浪花飞溅的红海湾畔,从非遗市集的灯火通明,到冲浪足球的激情碰撞——这个假期,汕尾用“景”打动人,更用“心”留住人。
明星“引爆”:
跟着“浪姐”游汕尾
这个假期,汕尾没有“闲着”,而是把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永不散场的“嘉年华”。
首先是媒体引爆,吸引潮流打卡。湖南卫视《假期中的她们》专场音乐会空降汕尾,上千名观众在现场热血沸腾,更通过镜头把汕尾的风采带向全国。叶童、王珞丹、侯佩岑等众多大咖纷纷为汕尾打Call,他们点赞的汕尾渔歌、擂茶、皮影戏、贝雕,更是成了游客们打卡首选,“跟着浪姐游汕尾”的热潮势不可挡。
值得一提的是,更有游客从吉林长春跨越3000公里来到汕尾,对这里的海鲜美景赞不绝口,无论是人气爆棚的“古堡咖啡”,还是二马路的咸茶薄饼和海鲜粥,都是他们向朋友推介的“宝藏”。
非遗“潮玩”:
搭建文旅新场景
如何让非遗玩出新花样?还得看汕尾。在市城区海港文旅码头上,2025年文旅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盛大启幕,持续四天的文创市集与文化大秀,让“非遗潮玩”从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体验。
活动现场不仅有陆丰皮影戏,还有独角麒麟巡游,全国首秀剧目《海洋绮梦城》更是用魔幻叙事点燃儿童群体的热情,“海边电音趴”则以DJ热场+灯光秀为组合,让海风与律动碰撞出年轻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朝代汉服巡游”“海浪摇摆舞”“港风之夜” 等活动,则分别瞄准汉服爱好者、音乐迷等群体,着力打造“老中青”全龄段适配的文旅场景。
传统技艺在灯火中复苏,与现代市集的活力交织,彻底激活了城市的夜间经济。
体育“火花”:
点燃互动激情
坐拥455公里海岸线,汕尾的滨海资源是其他城市难以复制的,这也是这座滨海小城与浪尖起舞、音浪共振的天然优势。
在红海湾畔,“冲浪,到汕尾”已然成为亮眼的地域IP。双节期间,2025冲浪公开赛与音乐嘉年华深度融合,赛事吸引近千名观众现场观赛,线上直播触达2万余人次,海浪的激情与音乐的狂欢同频共振,这里不仅是竞技场,更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滨海潮流地标”。
民俗与足球的“破圈”融合,也是汕尾“体育+非遗”的创新之举。这个假期,“汕超”镇街足球联赛火爆出圈。开幕式上,前国脚彭伟国的亮相点燃全场,而当激昂的英歌舞、灵动的麒麟舞与绿茵场的奔跑同台亮相时,传统与现代完成了最热血的碰撞。14个镇街队伍历时6天的角逐,踢出的不仅是比分,更是全民健身的热情与非遗传习的活力。
文艺“搭桥”:
“百姓大舞台”接地气
百姓舞台,城市律动。双节期间,由汕尾品清湖新区管理委员会和汕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汕尾欢歌 品清新韵 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不仅以创新形式搭建起音乐爱好者与游客的互动桥梁,更让品清湖碧道这一新兴景点一跃成为假日文旅焦点,充分展现了汕尾的文化魅力与城市活力。
作为汕尾的重要城市地标,市民游客在品清湖畔即兴登场,吹着海风听曲唱歌,成了最惬意的度假方式。活动现场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演出界限,设置了卡拉OK点唱环节,会员与观众均可登台献声,每位演唱者限唱两首歌曲,既保证了参与度,又提升了互动性。
而在信利城市广场,“凤山脚下·大地之子”街舞挑战赛热力开赛,年轻舞者们用身体语言,诠释着这座城市的青春与时尚。
花样“玩海”:
景区景点“人从众”
在汕尾“玩海”,是许多游客“去班味”的不二之选。
在汕尾金町湾景区和红海湾旅游景区,碧海、金沙、蓝天交相辉映,沙滩上人头攒动,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沉浸在游玩的乐趣中,脸上满是惬意的笑容。
此外,金町湾景区岸边的帆船,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帆船赛事预热造势,更为这幅滨海画卷增添了动感与诗意。
“跳岛游”的IP同样深入人心。在龟龄岛上,游客不仅能够领略汕尾独特的海洋魅力,更以“海岛+生态+体验”的创新模式,为滨海旅游注入了全新活力,既有赶海体验,又有海鲜美食相伴,面朝大海的海景民宿也备受好评。为了扩大影响力,“逐浪汕尾 跃见海岛”跳岛游周年庆短视频摄影大赛火热来袭,邀请广大摄影爱好者前来投稿,用镜头讲述海岛故事,用照片定格海岛瞬间。
作为汕尾的美食地标之一,城区二马路同样人潮涌动。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分享道:“汕尾比想象中更有趣,不仅有风车岛、海上古堡等必去打卡点,还能在二马路品尝地道海鲜和众多特色小吃,感受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我这次旅行的体验感非常好。”
全域“绽放”:
各县区精彩纷呈
为了抓住双节的“泼天富贵”,汕尾的各县(市、区)同样好戏连台。
陆丰“文明集市”活动在玄武山旅游区火热开展,现场设置了文明宣教区、非遗展示区、惠民文化区、健康服务区、科普互动区和文艺展演区六大板块,各区域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中秋节当晚,玄武山旅游区也推出了鱼灯舞、醒狮、渔歌等系列表演,同时还有现代潮流的“郭婆说媒”节目,让景区化身成为月光下的“社交场”。
海丰县则打出了“红色”与“绿色”组合拳。“重走农运路”研学活动让历史照进现实,第三届柚子农产品推广暨文旅招商推介会系列活动则让丰收的喜悦与发展的期盼紧密相连,同时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文娱表演、K歌赛、射击比赛、亲子活动等系列活动,节日氛围浓郁。
陆河县化身为音乐的海洋,举办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半决赛、2025年深莞惠汕河流动大舞台五地文艺展演活动、农特产品非遗美食推介活动、河畔金谷音乐晚会、国庆杯足球赛、手工灯笼制作活动及公共文化场馆联动体验等群众文体活动,民谣山歌与流行乐在此交汇,展现“客韵新城”的开放与活力。
此外,汕尾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也分别举办了“灯映国庆・谜趣非遗”中秋猜灯谜、“巧手制灯・中秋传情”DIY灯笼体验、红歌乐器演奏、写意花鸟展等文艺活动,集文娱、竞技、亲子于一体,持续丰富市民游客节日生活。
服务有温度:
旅游才有满意度
旅游的火爆,考验的不仅是景点的承载力,更是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
截至10月8日,汕尾12345热线共收到旅游相关诉求200宗,其中八成已办结,满意率超92%。从住宿到交通,从餐饮到停车,每一起投诉的背后,都是游客真实的体验。汕尾用高效的响应和贴心的服务,努力让每一位游客“不虚此行”。
假期期间,各级媒体也纷纷为汕尾文旅造势宣传,从央视中秋晚会上的“汕尾姑娘”姚晓棠,到登上央视的“高空扁带”小伙施海林……汕尾的名字,一次次通过镜头与笔触,传得更远。
烟火气,归根到底是“人气”
汕尾的“出圈”并非偶然,而是山海湖城的自然馈赠,是非遗文化的现代表达,是体育活力的青春注入,更是整座城市从政府到市民,共同营造的那份“欢迎来汕尾”的真诚。
这个双节,汕尾成了许多人愿意“奔赴”的目的地。正如一位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在这里,我看到了海的辽阔,也感受到了人的温度。”
烟火人间,温暖相逢。汕尾,正以它独有的情愫,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南方+记者 陈保良
通讯员 赖福财 陈仕凯
【作者】 陈保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